九十六节 吹玻璃 箭枝(2 / 2)
这样的后果就是,中午回去之后,某人的腮帮子疼了两天,就像时候在班里吹了太多气球的感觉一样。作为代价换来的,只是玻璃工坊里头又多了一些奇形怪状的淡绿色透明空心物品罢了。
朱厚照心中叹道,一个的玻璃,就如此费时费力,任重而道远……
“陛下,现在的箭杆已经做得快堆不下了……”
“哦?”
“而且,陛下啊,这种箭很不常用,不知道兵士们是否用的惯。”吴院长向来巡视的朱厚照说道。
在工坊中机器隆隆转动之下,这些巧匠们将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十倍。他们熟练的将一堆堆的木材分拆、切割、切削变成箭杆,堆满了仓库。
和第一次的不同,现在工坊里头的机器已经自动化的十分好了。比起一开始,现在这差不多就是将木料从一边放进去,另一边出来的就是箭杆,中间需要的步骤少了很多。所以千万不要看古人的智慧。唯一可惜的就是,这套装置工作不总是稳定的。偶尔会出些问题,需要好几人看着。
朱厚照说道:“现在这些箭杆堆满了,你们有空也可以做些别的。你们自己看着弄吧,就当玩耍放松了。朕观你们上一次的机器,可以用来做别的,比如那种出圆木料的可以做些圆棍状的东西,比如擀面杖?锄头柄?铁锨把?车轴?,还有那边钻孔的、切割的等等,这都可以利用起来嘛。”说的是正气凛然,浑然不觉自己让人工作当玩耍是多么的黑心。
风羽箭是宋时的产物,当时优质箭羽缺乏。书上记载“风羽者,谓当安羽处剔空两边以客风气,则射时不掉。此不常用,备翎羽之乏耳。”
揉了揉酸痛的腮帮子,朱厚照说道:“走,去看看。”
在一间大仓库里头,满满的堆得都是箭杆。朱厚照随手拾起几根来,照着记忆中木匠检查直与否的方式,对着光仔细端详。然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这些箭杆都很标准。
朱厚照对着吴院长说道:“没事,弓用不了不是还有弩么?弩用不完就上连弩啊?”
忽然朱厚照想起了前世一些纪录片,他问道:“对了,吴爱卿,有人做连弩么?”
吴院长一愣,然后说道:“有。这个都未失传,不过就是威力。据传当年诸葛武侯曾作出更好的,但可惜的是失传了。”
“哦,那有空朕要看看。”
朱厚照忽然一转头,对着吴院长说:“不过,在解决弓箭连弩的问题之前,先把箭头的问题解决了吧。现在不缺铁矿,有了高炉,也不缺铁料。就看你们有没有方法将铁料快的变成合格的箭头了,平常的倒好说,铸造之后稍加锻打、打磨即可。朕这连弩要的这种箭头而形状特异,单单靠手砸锤敲可是不成的。”
没等吴院长说话,朱厚照继续唠叨:“先不说这些,那高炉清理出来了没?”
请各位大大帮忙参与一下最新布的投票调查,主角马上就要弄拼音了,是用民国时期的注音符号好,还是现行的拉丁文拼音好?谢谢 filsarilhl22152556961hl
:。:3v
rad3
sr="ggdlgdj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