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九十六节 吹玻璃 箭枝(1 / 2)

加入书签

(424八6)

最近出的这个签到,您点一次就能获得一点粉丝值的哦。另外例行求点击!!推荐!!!收藏!!!!评价!!!!!签到!!!!!!

朱厚照来的时候,正好几位道长新煮了一锅。看到朱厚照到了,鸿华道人上前迎接,留下那两个更长于技术的看着。

看到朱厚照到了旁边,几位道长献宝似的将一切展示给朱厚照看。

几位道长展示的是几十天下来,他们亲手制作出来的遗迹。各种各样的实验结果摆在了朱厚照面前。

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块块的玻璃成品。直到有点儿样子之后,几位道长才想起来这个以后可能的作用,翻出来吹玻璃的技术。

吹玻璃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手艺。

在其中,铁管在现在也是极低技术含量的活儿,这点不成问题。

熔融态的玻璃很粘稠,用铁管一端从炉中蘸上通红的玻璃液,在板上滚好,然后吹成玻璃泡泡。吹大了之后,再次蘸上,继续吹。为了不让玻璃液掉下来,一边吹还要一边不停的转动铁管。早在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就掌握了这种技术。

但是这是种需要体力的手艺,不管是几位道长还是旁边的道童都不能胜任。因此,隔壁的两个铁匠的学徒总是被叫过来出力,可怜的学徒总是吹的腮帮子酸痛。

不论什么事情,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一种事情的人,没有上来就能将其做好的。

虽然玻璃液和融化的铁水很像,但是它们的性状完全不同,几人练了好几天才勉强能吹个泡。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看到玻璃的这种颜色,总是下意识的和对铁水一样心,没有人被烫着。

吹玻璃是一项技术活,培养一个技法纯熟的吹玻璃师傅,大约要花上一年的时间,才会慢慢步入轨道。而且这其中还要忍受许多夏日酷热难耐的苦闷,和吹制失败的挫败。同样的,这几个人一开始根本吹不了。

幸亏大明最顶级机构里面没有庸人,他们的悟性都很好,找到窍门时间也很快,十几天的功夫,就粗略的能够弄出一些器皿了。

看到那些奇形怪状的玻璃制品,朱厚照没有向旁边人们一样漠视。

他的眼中,闪着金芒。

周围的这些人总是很专注,接触到它们的都没有往别处想,他们总是沉浸在玻璃制造的世界里头,最多偶尔想想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做什么,从来没想过这些东西能换来什么。

不过,在朱厚照眼里,这都是钱啊。就算它们现在形状不好,冲着这“珍稀”的材料,也能卖个好价钱。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俗话还说垄断能创造最大的利润,现在不仅是稀少而且是垄断,那样……

朱厚照浮想联翩。

终于某人回过神来了,开始重新扫描一下面前的事物。周围的人的注意力都在前面的炉子上,没有人注意朱厚照的走神,朱厚照也很好的掩饰了自己的想法。

又一炉玻璃液煮好了,热气逼人。心情很好的朱厚照拿过旁边一米半长的铁皮管子,就开始按照吹玻璃方法里头的样子,吹玻璃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