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1 / 2)

加入书签

不知不觉落红轩窗外的海棠果已经干枯坠落,转眼间已是初冬了。杏儿拿着一件新做好的棉衫敲开落红轩的门,脸颊上带着微微的红晕,向董宛说,“姐,您帮我绣个字吧,我笨手笨脚的总绣不好”

那是一件月白色长衫,做工非常精细,可见是下了功夫的。董宛猜到一定是杏儿送给曾嘉禾的,她心里一动,就问,“杏儿这是你做的?”

杏儿有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董宛说,“平时你还常夸我手巧呢,我看真正手巧的应该是你才对,没事的时候你也教教我做长衫吧”

“成啊”杏儿一口答应,“姐先帮我把字绣上吧,您帮我看看嘉禾哥的名字绣在哪儿好呢?”

董宛拿出针线,将长衫展开看了看,“瞧把你急的,我这就给你绣”

“姐”杏儿红着脸跺跺脚。董宛轻轻一笑,“这月色长衫很配嘉禾哥,线该用玉色的才好,绣在衣襟上即好看又不张扬”

“就听姐的吧”杏儿点头。董宛低头想了想,又在衣服上比了一下尺寸就动手绣起来,很快就绣好了,杏儿高兴地拿着衣服跑出去了。

董宛想沈子商的长衫不少,却多以深色居多,她让杏儿陪着她去布料铺亲自选了一块豆青色的布料,她想这个颜色沈子商穿上一定好看。

她本来就会一些裁剪,只是没做过男人的长衫,经杏儿一指点,心灵手巧的董宛很快就掌握了做长衫的要领。

午饭后,沈宅里静悄悄的,下人们都在歇午。董宛一个人在房里将布料铺在桌上,找出沈子商的一件长衫先细心地画出底子,然后用剪刀开始裁剪。

长时间弯着腰让她的背有点疼,她不时的直起腰来用手垂垂后背,就又低下头去做活。这时,房门响了几声,董宛以为是杏儿来了,也没去理,仍埋头修改着不对衬的布线。

“董宛”沈子贸的声音在身后响了起来。

埋头做活的董宛蓦地一惊,忙转过身来将身子挡在桌前。

“明报出新刊了”沈子贸扬起报纸晃了晃,待看到董宛双颊微晕,水眸欲语还休,她双手交在后背靠在桌旁,胸脯正轻轻地一起一伏。沈子贸心里一热,蓦地脸就红了。

他撇开头去,清了一下喉咙,“你…你做什么呢?”

“没做什么”董宛说着转过身想把衣料收起来,但沈子贸已经走过来,“我给你送报纸来了……”他声音仍有点不自然,眼睛躲避着董宛,可是当他的目光接触到董宛手中的衣料,眼睛像被什么蜇了,脸也变了色。

董宛低着头,手指不自觉地将布料捏紧了。

沈子贸轻声问,“给哥做的?”

董宛点点头,“天气凉了,所以我……”

沈子贸用脚踢了一下地板,“你还挺关心哥的”说完,他苦笑了一下,长长出了口气,扬起脸时,脸上已经恢复了表情。

他将手中的报纸塞给董宛,“这是刚印出来的,我特地给你送来一份”

董宛接过来,闻到从报纸上和沈子贸的身上都飘来一股浓郁的墨香,果然是刚出炉的新报,他就这么急巴巴地给自己送过来……她默默地看向沈子贸。

沈子贸向她一笑,“好了,我要走了,学校里还有事等着我呢”说完,他向外走去。

董宛看他的背影消失在月洞门后,才低头看手中的报纸。

“董宛”

董宛抬头,见沈子贸什么时候又踅回来,站在月洞门口,背着手面朝着她。

他乌黑的眼珠像光彩四溢的黑玉,“你要认真学习,这期内容都很精彩,哥的衣服交给杏儿做也行,但报纸不能不看”说完,他才走了。

董宛低头,唇角不觉轻扬起来。

耳边似乎又听到沈子贸用好听的声音叫着“董宛”,她忙抬起头,但月洞门口空荡荡的,哪里有沈子贸的影子。

原来是她的幻觉,她自己不由的笑起来。低头先在报纸上寻找着“刀贝”的名字,很快那个名字如约地印入她的眼帘。

“官论”她轻念,“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她认真地读下去,注意力完全被刀贝犀利的文风所吸引。

过了两天杏儿陪董宛去宝粹号向曾嘉禾学帐目,顺便把长衫交给曾嘉禾。

“嘉禾哥,你穿上试试看合不合身”杏儿说,“你看,这还是姐帮我绣的呢,我自己手笨不会刺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