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七章:骤喜骤悲(2 / 2)
那可是几万元的生意呀。
父亲和兰也是惋惜不已,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清楚,几万元对此时的他们意味着什么。林强甚至连晚饭都吃不下了,脑子还在想着这单生意。父亲安慰他说:“强子,广州人有句俗话:‘不是你财,不入你袋’,别想那么多了。虽然这单生意没了,但起码告诉我们一个重要信息,雕刻这行业大有可为。把眼光放长远点,没准明天就会有其他的惊喜呢。”
林强只有苦笑。按理说,他也不是初涉商海,商场上大喜大悲的遭遇早已经历过了,为何还这样放不开呢?也许真的是这两年来自己穷怕了,面对着这样一个可以让自己喘口气的大好商机,林强真的不甘心就这样让它一闪而过!晚上躺在床上时,林强把整个过程梳理了一遍。
按自己这些天来对石材雕刻行情的了解,自己的报价应该不算太高的。那问题绝对是出在苏老板身上!林强当时就不相信苏老板说的“自己怎么样也得赚上万把元”的话,现在的林强更加认定了,苏老板一方面拼命从他这里压价,一方面又向客户抬高价钱,林强甚至相信,苏老板报给客户的价钱至少是自己报价的二倍以上。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这单雕刻业务可是超过十万元了,对客户来说,显然是太高了。
林强自己也在后悔着。他想到,下午报价时应该再主动让利,反正自己的利润空间大着呢。其实,在他心目中,别说是六万三,就算是三万,甚至二万、一万,自己都是大有赚头的。
想到这,林强心里灵光一现。
他想到了,客户既然连石板都定下来了,换言之,那些字肯定是要雕刻的,关键是他们拿给谁雕刻?他们能接受的加工费用又是多少?然不成是其他的店铺帮他们拿回云浮去加工?但这种可能性不大,要是拿回云浮去,肯定就不会在苏老板这里购石材!但广州这里,除了东方乐园附近那间东方石材雕刻中心外,林强还没听说过还有其他的雕刻店铺,且东方那里的价钱绝对不会比自己低。
林强睡不着了,爬起床披上衣服,拿出下午兰复印回来的那叠捐款名单,随手翻弄着。当看到那篇不知所云的序言时,林强突然间有了灵感,循着这种灵感,林强想到了一种绝妙的起死回生之法。这令林强内心激动异常。
为了让自己在激动之中平静下来,林强点燃支烟,猛地吸了一大口,又把吸进的烟雾长长的吐出。烟雾弥漫中,仿佛之前的咀丧情绪也随着烟雾从压抑之中被舒缓出来了。当林强把刚刚冒出来的想法再次思考了一遍,确信此法绝妙无比后,激动的他把父亲从熟睡中叫醒,如此这般的跟父亲说了一遍。
林耀坤虽然也是生意老手了,但对自己儿子的想法还是深为叹服。特别是林强着重强调的、迫不得已才用上场的“非常手段”,更是充分体现林强作为一个商人的奸狡与精明。父子两人相信,此计划万元一失,心里都兴奋异常。
现在要做的就是为计划的实施做准备工作。而这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那篇序言重写一遍!文字上的功夫一直是林强引以为豪的特长,更何况现在是关乎一单至关重要的生意?林强才思如泉,很快就写出了篇后来被人多次称叹的序言来:
重建刘氏大宗祠捐资芳名录
窃以为,人生百年,当饮水思源,缅怀宗亲。数百年间,吾族人才辈出,宗枝叶长,世代流远。惜宗祠年久失修,历经多年风雨,已残败不堪,令吾辈汗颜,遂生重修大宗祠之念。乐善之举,上有华发之翁,及至两龄幼子。此乃吾刘氏子侄公德之心,不愧乎千秋之功。叶之茂也,系乎根之固;流之长也,系乎源之远;聚木成林,聚民成邦,木民乃林邦之本。本固邦宁,愿吾辈明鉴。
己卯之末,庚辰之初,为重建我刘氏大宗祠,万众同心,慷慨解囊,终令旧貌换新颜。丰功硕德,不胜铭记,特刻石以流芳千古。
接下来,林强连夜把所有的字输进电脑,并把版面排好。此时的他还没有打印机,便用软磁盘存下来,想好等天一亮便拿到打字社里打印出来。把这些工作都做好时,林强看了看时间,已经是凌晨五点多了。他必须抓紧时间睡一会,明天早上才有精神去实施自己的计划。
第二天一早,林强先把昨晚排的版拿到打字社里打印出来,又跟父亲一起开着摩托车载着昨天雕刻好的那块样本来到石材市场旁边,然后把摩托车留给父亲,并再三叮嘱父亲按昨晚商量好的计划见机行事,自己则手拿样本步行走进苏老板的店铺。
苏老板刚刚才打开店铺门,见林强一大早就来找他,微微有点惊愕,自己还没有洗漱呢,便泡了壶茶,让林强先喝杯茶等他一会儿。林强是有预谋早早来找苏老板的,他昨晚听苏老板说,那客户今天一早就会过来订石板,林强必须在客户到来前先跟苏老板私下里好好沟通沟通。这是他昨晚想好的计划之一。
身在商海的林强,早就深谙其中的潜规则。他本来就不是那种大奸之人,做事还是留有余地的。虽然目前这单生意对他来说真的是非常重要,而且林强在内心里已是志在必得!但他还是想先通过比较温和的方式去争取,不到万不得已时,还不想出“非常手段”。苏老板毕竟是自己的长期客户,而且还可以说是自己入行的指路人,因此,林强设想最好的结果是既不得罪苏老板,又能顺利的把生意接下来。
“苏老板,祠堂那客户什么时候过来?”待苏老板洗漱完出来后,林强递了支烟给他,开门见山的说。他知道时间紧迫,不想再兜弯子,而且,他也知道,有些事情往往直截了当的摊开来讲效果会更好。
苏老板自然也很清楚林强是冲着那单生意来的。
其实,他自己自然也是很希望能做成这单生意了,他也没有林强想象中的那样狮子开大口,向客户漫天要价,真的只是按250元的价格报出去的。他想,反正不用自己动手的,只是做了下中介,能赚上万把元已经很不错了。他知道,像这么大单的雕刻生意,客户绝对会多找几家店铺来比较价钱的。苏老板相信,自己报的这个价钱已经比市面上的价钱便宜了很多,应该说很有把握的。却没想到客户回复说,他们经过商量,还是认为价钱相对来说是高了,问能否再优惠点。
苏老板由于报价时把话说过了头,说自己这个价钱已经是最优惠的了,便对客户说,价钱不可能再低了。
本人另一部说《儒商》正在连载中,讲述林强在商海中重新奋起的精彩经历,欢迎大家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