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五章:商机初现(2 / 2)
不过,这也难怪林强。
两年前生意的失败让他遭遇了外人无法想象的打击,沉重的债务更是让他时刻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贫穷本来就能将一个人的自信心、进取心和希望毁灭,倘若再加上一个债务,那么,任何人都会生活在一片昏暗的天空下!
身上有债的人,往往很难抬起头来生活,更甭想奢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困此,尽管林强之前曾风光一时,但现在的他,真的羞于在原来的同学、朋友面前露面,经常感到生活拮据的人最怕的就是了解他的经济收入的人,有家的男人更是这样。就像所有背负一身债务的人一样,林强很长时间以来都不能拥有一份好心情致力于他的理想和志愿,当他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一个嗜好而将几个钱花掉时,他就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负罪感,结果随着时间的消逝,在意识中开始产生了对自己种种限制的思想,使自己被恐惧和怀疑的高墙所困,很难破墙而出!甚至不能够清醒的面对自己的现实,从债务堆中清醒过来。那些债务就像泥浆一样,让林强一步步地陷入沼泽!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自信心是和他的金钱基础成正比的,这就是所谓的财大气粗。拿破仑希尔曾说:“钱,可以称之为人的第六感观,其他的五个感观一旦没有它的配合,则无法发挥正常的作用”。
当两年前林强手拥百万资金之时,他还真的没有感受到金钱的重要,就像是长期沐浴在明媚阳光下的人从来没有感受到阳光的重要一样!然而,冷酷的现实终于让他逐渐明白了,一个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就如一粒随时都可能被风吹走的沙子,唯一安全的就是能躲在金钱的背后!
这些日子里的林强,连作梦都在想的就是“无债一身松”的那种感觉!
而现在雕刻行业里呈现出来的商机,像黑夜里闪过的一道灵光,让林强重新看到了希望。他决心抓住这个难得机遇。
机遇往往就像一个美丽而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倏尔降临在你身边,如果你稍有不慎,她就会翩然而去,不管你如何扼腕叹息,她却从此杳无音信,不再复返。
林强马上叫人重新制作了新的名片。这一次,他在名片上写的是“广州高桥电脑石艺中心”,而且,还专门标写上“广州首家,电脑刻石”的字样,名片背后就打上价格表,价格就定在25元。
名片做好后,林强马上到处找石材店铺派发,甚至连样本都来不及做了。他也知道,石材店跟招牌店不同,经营石材的人早就对雕刻有印象,而且很多石材店里早就有别人做的样本了,林强要做的就是告诉他们,他的雕刻工艺更精美,价格更便宜!
至此,林强才算真正涉足石材工艺这一行业。当然,此时的他,还想不到他的这一举动很快就引发了广州石材雕刻行业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价格战。
林强很清楚,对于想要做的事情,倘若要等一切条件都具备以后才去做,那你就只好永远等下去了。
生活就是一盘棋,坐在你对面的是时间。一旦犹豫不决,你将会被淘汰出局!
林强在几天之内,就迅速的把自己新做的名片派发给附近所能找到的石材店铺。令他兴奋的是,大多数的店铺都表示,以前他们都有不少的雕刻业务,之前很多都是拿回去云浮那里加工的。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市区距广州160公里,是国内最著名的“石材之都”,其中的云城区素有“云石之乡”之美誉,有200多年的石材加工生产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浮石材经历了起步、发展、提高、升华四个发展阶段,企业迅速增加,全市现有上千家石材加工企业,在区内的324国道两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百里石材走廊”,成为名符其实的“石材王国”,石材生产能力、年销售量均居全国前列。
林强从跟那些石材店铺老板的交谈中了解到,现在广州里几乎所有的石材店铺都是从云浮那里进货的。云浮那里的石材行业配套产业链非常完善,几乎跟石材稍稍沾上边儿的业务都能在那里找到加工厂家。石材雕刻这玩儿在云浮来说,简直就最普通不过了。那些店铺接到雕刻业务后,大都是趁回去浮进货时带回那里加工,等下次再去进货时才把加工好的产品带回来。这里面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交货周期长,因此,对于那些要求短时间里交货的客户,他们就表示无能为力了。所以,当他们接到林强的名片,并听林强说,一般的雕刻业务短时间就可以交货、还负责上门接货送货时,纷纷表示大有合作空间。
几天来的市场走访,林强也了解到了,跟那个东方石材雕刻中心有联系的都是那些规模稍大的石材厂家和店铺,而一般的店铺根本就不知道广州除了传统手工雕刻外还有用机械做雕刻的。
虽然反馈回来的信息让林强信心大增,甚至开始在心里憧憬起美好的前景来,但毕竟还没有实际的效益出来。生活的拮据却切切实实的时刻让林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压力。
兰这些日子来为整个家庭可以说是竭尽全力了。
天气渐渐暖和,牛腩已经不好卖了,兰又想到了去学校门口摆摊卖文具纸笔。还真别说,虽然每天只是利用中午放学时那个把时来摆卖,但每天居然能赚上近百元。那些在南岸路文体批发市场进货回来的原珠笔,进货价才025元,兰就按每支一元的价格卖出,相当的受欢迎,那时候商店的售价可是每支二块多。
不过,摆卖文具毕竟跟卖牛腩不一样,牛腩是即时消耗品,每天都会有市场的,但如果天天在同一个学校门口卖文具就不行了。好在附近有不少的学校,为了生活,林强也早已放平心态,中午时就开着摩托车载着兰去学校摆卖,每天都换不同的地方。
林强也逐渐总结出经验来,那些初、高中学校门口的生意要比学那里好得多。如果是找到新的初、高中学校,头一次摆卖往往能赚上近二百元。他记忆最深的是头一次去石井中学摆卖,居然一个时之内赚了三百二十多元,令林强和兰着实兴奋不已。
本人另一部说《儒商》正在连载中,讲述林强在商海中重新奋起的精彩经历,欢迎大家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