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一五章:商机初现(1 / 2)

加入书签

第三一五章:商机初现

林强恍然大悟之间,便在心里思索着怎么样从苏老板这里更多的了解石材雕刻方面的具体行情,“苏老板,石材雕刻这种业务我还是头一回接触,你是老行尊了,往后还得向你多多请教。”林强很坦诚的说。

“林仔,从样本可以看出,你的雕刻工艺很精美。不知道你的定价如何呢?”苏老板递了支烟给林强。

林强想想自己身上好长时间都没带烟了,有点不好意思。但他还是接过苏老板的烟,并拿过打火机点燃了,抽了一口,浓浓的烟味呛得他直咳嗽。几个月没抽烟了,还真有点不习惯呢。他老实地说:“苏老板,不瞒你说,之前我报给招牌店的价格都是按每块多少钱来算的。但像你们用石材做材料的,我还真的不知道如何定价呢。”

苏老板从抽屉里找出一张表格,递给林强说:“林仔,这是别人的雕刻报价单,你可以参考一下。”

林强心怀感激的接过来一看。原来这是一家叫东方石材雕刻中心的报价单。

在简介里,这家雕刻中心号称采用美国最先进的电脑雕刻技术,专业承接各类大雕刻业务。林强心里想,原来别人早就走在自己前面了,不禁稍稍有些咀丧之感。他再往下看价格,当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的雕刻报价居然是按每一个字来算的!字的大不同,价格也相差很大。林强看到,一个2见方的字居然要价八元,而4见方的字则要价1八元,越大的字,价格越高。林强粗略算了一下,相当于每个字需要4元。而英文是按每一个字母分开来算的。

这可是一个林强连想都不敢想的价钱呀!

如果按这个价格来算,之前林强在招牌店里见到的那些普通大的招牌,价格可达几百元,如果有英文的话,可就要过千元了!

林强真的从未想到手上这份报价比自己之前报给招牌店的单价整整高出四倍多!换言之,上次帮那个学做的牌子如果按这个报价来算的话,居然要二万多元之巨!怪不得当时尹主任敢提出来要那么多的回扣了。

如果按这样的价格来算的话,那这里面的利润率是多少呢?林强心里暗暗咋舌。

“苏老板,你们平时跟雕刻厂都是按这份报价单上的价格来交易的吗?”林强按捺住内心的强烈震动,把报价单交回给苏老板时,林强暗暗记住了报价单上的联系电话。

“是呀。如果数量多的话,就会有些优惠。”苏老板收好报价单,又问林强:“林仔,这样的价格你能制作得出来吗?”

“当然可以!”林强非常肯定的说,“苏老板,我的价格还可以比上面的报价便宜很多。我就按25元来收费,相当是他的六折。”林强很迅速的作出决定。

他知道,要抢占市场,在别人已经先行一步的情况下,降低报价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况且,这样的价格已经是大大超出了他原来的设想了。

从苏老板那里出来,林强心里激动非常。他真的从未想到,在石材行业里的雕刻价格居然是如此的高,简直可以说是天价了。那这里的利润空间可就大得惊人了!

林强又开着摩托车在石材市场里转了一圈,发现很多店铺里都有雕刻样本。样本的工艺有好有坏。他假装成顾客,到其中几家去询问了刻字的价格,居然高达7元。

当林强回到家里把所了解到的情况说给父亲听时,他父亲也是激动不已。如果市场现况属实的话,那这一行对他们来说真的是暴利行业了。

此时的林强父子还不清楚,他们这些日子以来都在闭门造车,把那台雕刻机翻来覆去的研究过透了,成本降低了很多,而别人的制作成本依然很高,报价自然就高了。这些,是林强第二天通过电话找到那间东方石材雕刻中心之后才明白的。

东方石材雕刻中心在原来的广州东方乐园附近一个汽修厂里,老板叫范志强。林强先是在电话里称自己需要雕刻一首由书法家写的唐诗,询问价钱和最快的起货时间。范志强说,最快也要三天才能起货,价钱就是按他的报价单上的价格来算的,而且还说,手写的字每个要加收八元。雕刻一首的唐诗居然要价八00元!

林强不动声色,问明地点,直接开车找了过去。他必须先去实地了解别人的制作过程,知已知彼。来到那个所谓的雕刻中心时,老板范志强正好外出不在,二个工人正在屋子里干活。工人当然想不到林强是来偷师学艺的,还很热情的接待林强。

林强进去稍稍看了一下他们的制作过程,心里哑然失笑。哪有什么美国最先进的雕刻技术?纯属瞎扯!他们的工艺甚至比林强落后多了,简直可以说是半手工,只有最后一道工序还算入流,但也比林强差远了。怪不得说雕刻一首唐诗需要三天的时间了,而且,他们所用的雕刻刀具还是原来那种既昂贵又不耐用的那种,市面售价每个近50元,却雕刻不了几个字。林强父子早就用自己去机械厂订做的刀具了,成本只有市面上的十分之一,且耐用很多,光是这一点,雕刻成本就比他们少多了。

林强觉得已没有再细看的必要,向工人要了份报价单后便离开了。回来的路上,他信心大增,想起苏老板那天曾说,这个东方石材雕刻中心是广州至今为止唯一一家“电脑刻石”中心,林强心里就好笑。凭他们这种工艺也敢说是先进,那自己可不就属超顶级了吗?

好笑归好笑,林强也想到了,这就是所谓的隔行如隔山。对外行人来说,不管你怎样吹嘘,都不会过分的,只要你能真正做出东西来!聪明的林强也一下子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并自嘲的想到,原来自己这些日子以来都是像广州话说的“捧着金饭碗去乞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