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4章腊月初二,定婚期(1 / 2)

加入书签

rad2  最上面这封,是礼部尚书李缘上奏的。

“启禀陛下,礼部选了个好日子!”

“初定于洪武二十五年腊月初二,为皇长孙朱雄英和五军都督府前军指挥佥事赵明知的女儿赵氏举办婚事,您看是否可行?”

朱宝无奈地笑了笑。

刚刚老爷子神神秘秘,挤眉弄眼的,他还以为是何等大事。

搞了半天,竟是自己的婚事。

但仔细想想,朱宝倒也明白了老爷子的用意。

自己的婚事,自己批阅,史上从未有过,也算是一种特殊的留恋。

这老头儿,还挺会搞花样的。

朱宝洒脱一笑,提笔批复道。

“准。”

接下来,朱宝便开始认真批阅起了奏疏。

凡是朱宝拿不准的事,像是工部奏请翻修皇墙什么的,他都未做批阅。

正当朱宝专心批阅奏疏时,谷大用带着几名太监进来了。

见龙位上坐的是朱宝,谷大用猛地一惊,但神色依旧从容。

“长孙殿下,皇爷让老奴给您备了点心和蜜茶。”

朱宝应了一声,道。

“嗯,放那边儿吧。”

说完,便继续埋头,专注地批阅奏疏。

等将奏疏批完,他又拿起户部上月的财政报表看了看,大致了解了户部的财政情况。

像是想起了什么,他拿出一张白纸,分成了三条,分别写上已批、未批以及拿捏不准,然后放在了对应的那摞奏疏上。

这是留给朱元璋明天看的。

夜已渐深,朱宝身心都开始显露疲态。

他学不来像朱元璋那般拼命。

朝中事务太多,批得差不多就行,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嘛!

此时,朱宝也想着要筹划内阁的事了。

这么多奏疏,要是都由皇帝一人批阅,皇帝迟早会过劳而死。

过了子夜,朱宝才回到东宫。

他简单洗漱一番,便去睡了。

一般此时,太监们会将批阅好的奏疏搬到殿阁,再由殿阁分门别类地分发下去。

这大致就是内阁成立前,大明奏疏的批阅流程。

第二日,礼部尚书李缘瞧着皇帝批复的奏疏,眉梢眼角皆是笑意,转头对礼部侍郎道。

“马上差人把这道奏疏送到赵明知大人府上,告知他婚事已定。”

礼部侍郎听闻是皇长孙的婚事奏疏,心中亦是欢喜。

国朝传承需靠子嗣绵延,婚娶生育关联着大明运势,众人自然乐见皇室开枝散叶。

赵明知与邻里相处融洽。

这天,赵明知早早起身,赵婉儿本想下厨做早餐,却架不住邻里热情,屡屡被邀去搭伙用餐。

此地民风淳朴,赵明知从最初的拘谨到如今早已熟稔自在。

赵家父女正在邻居家吃早饭时,远远望见礼部一众官员骑着高头大马而来。

几个早起的邻里正蹲在门前吃饭,一位老者向赵明知说道。

“老赵,瞧这架势,像是奔你家去的?”

赵明知有些疑惑,点头应道。

“看着像。”

话音刚落,礼部侍郎便高声道。

“赵大人,有旨!”

赵明知顾不上吃饭,带着赵婉儿走到门前,邻里们纷纷探头观望。

“前军指挥佥事赵明知接旨!”

“经礼部、宗人、钦天、鸿胪四衙商议,定于你女赵氏下嫁皇明嫡长孙,婚期定在腊月初二。”

赵明知先是一愣,随即大喜,忙应道。

“臣接旨!”

赵婉儿也有些发懵,被父亲轻拉衣袖,才慌忙跪下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