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3章把报纸在大明全民铺开(2 / 2)

加入书签

当朝的大臣皆是聪明之人,这么一来,确实是清楚不少!

以分数来论,当真是一个创新的点!

有大臣心中意动,提出问题:“任大人此言确实有理,但是具体的打分又该如何”

“若是以一家之言来论,未免有失偏颇,这分数的衡量标准自然会不一样!”

任以虚看着他,赞赏的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这件事情还得麻烦解大人,文渊阁大学士可以制定分数的标准的大致框架出来,随后考官便可以依据这大致框架来打分。”

“并且每一张考卷,皆由三位考官来平分,最终结果,乃是由三位考官之分数,共同平均而来!”

“如此一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偏颇之患!”

虽然任以虚此前对他们的这些儒生士子进行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如今提出来的意见,确实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些当朝新贵不像那些老臣们,宦海沉浮久了,便生出了争权夺利之心

他们这些读书人有一点好,那就是在初始为官之时,心中尚有一颗利国利民的良心!

在任以虚的建议下,朝中大臣同意了科举的改制,将策论一道重新摆上了台面。

最主要的是朱棣的态度,很认同这个科举方式。

“朕自当遵从祖制,诸位卿家,以解卿家为首,一定要商讨好科举考试的诸项事宜,切莫有误!”

朱棣很是满意这个方法,因为任以虚这么一来,便能够让八股的比重大大降低。

对于江南以及江西一带的士子们相对来说,再次在科举榜单上,大满贯的几率,就会变得很!

如此一来,北直隶的士子们,纵然八股没有南直隶这边的士子做得好,但是不代表对于国策的认识会降低,这个东西,其实还是很考察个人实力的,特别是做事的能力。

朱棣都同意了,再加上这还是祖制,下面的大臣哪怕心有不甘,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同意。

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在等着,别看任以虚在朝上说得这么好,但是当他真正去做的时候,这其中何其困难!

当朝的百官都知道,这件事情不好做,所以像这般通行报纸,能不能成功,还是个问题。

但是任以虚下去之后,找到了栾彬。

栾彬的脸上也出现了一丝踌躇:“先生,这报纸想要这般铺开,且不说遍布大明,仅仅只是在南直隶和北直隶全面铺开,都困难啊!”

任以虚微微一笑,如今的大明还没有迁都北平,所以漕运这条线,在如今的年代并没有真正铺开,但是大运河就在那里,这便是一条路子!

而且报纸又不同其他物品,只是薄薄的一张纸而已,只要有一个样板,在各地分设报行,再由京城这边出发,分散到各处去,令诸多分设的报行刊印便可!

任以虚开口说道:“这运送报纸的业务,可以通过蒸汽火车,便可以直通南北,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漕运的方式,但是我们不需要漕运那么庞大的队伍,只要确保能够安然无恙的抵达便可!”

“哪怕有些地方地处偏僻,以通政司的身份,借到驿站,快马加鞭同样可以抵达!”

“所以说实际上这报纸的运输,比起诸如煤炭或者是钢铁来得轻松无数倍!”

“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各地设置报行,并且联系好书铺,进行分摊销售!”

栾彬觉得这其中还是有些问题,便问道:“那些书铺会同意跟我们合作吗”

任以虚则是笑道:“当然会同意,而且他们不仅会同意,还会提前跟我们搭上关系!”

“你现在马上派人去各地,基本上每一个县,最次也要在州府上,先设立一个清沙报行分行在那里,报行的建立可以先不管,重要的是让人过去,知道我们有这个意向!”

栾彬点头,执行任务是他最擅长的事情,既然先生敢如此做,那么他便有把握。

于是栾彬将报行当中的诸多干事全部分发出去,派遣到大明的各个县里去,随后便是与当地书铺,或者是大一点的书局,相互接洽!

然而还没等栾彬这边的报行干事们有什么动作的时候,仅仅是说要在当地建立清沙报社之时,这些书局或者是书铺的掌柜的便一个个的都找上门来!

因为在任以虚提出改革科举的第二天,解缙几位大臣便草拟好了诏书,朱棣看过之后,直接昭告天下!

所有人震动,因为这份诏书乃是关系着,天下千千万万个读书人的未来!

43八443八424311110791hl

:。:vqiaqia

rad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