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0章 大事件(2 / 2)

加入书签

沈壮在一旁观战,只觉得老姐今儿格外有气势。

桌面上有份报纸,上面有张建昆哥的照片,写的什么内容他没看,白天上学脑子已经学炸了,晚上他不想再读一个字,包括作业。

“首先,我重申一遍,我和李建昆的约定,其中核心的一点是人报上要公开表演他,研究生毕业不接受分配,跑去做买卖,是正确的,是对于国家更有利的。”

“明明没有这些,只是说他做的事是正确的,是对于国家更有利的,这难道不更有利”

沈红衣葱白般的手指戳在报纸上,铛铛作响

“假如他研究生毕业接受分配,现在能制造出全世界最先进的光刻机”

“姐,光刻机是啥”沈壮插嘴问。

“制造芯片的机器。”

“芯片是啥”

“大规模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是啥”

“你给我闭嘴”

沈红衣拉回话题,望向老爸接着说“他当初要是接受分配,现在在机关单位,顶多是个处长,你知道全国有多少个处级吗

“可是,现在他造出的这个东西,全世界只有一台”

报纸上并未提及阿麦斯公司,包括那场技术对赌。

有这样一句话

世界科技界一致承认,我国已掌握全世界最先进的光刻机技术。

上面有上面的考虑。

当前的一切重要性,都不及经济发展

改开。

“他是科研人员吗”

沈学山提出质疑

“他学的经济,怎么可能造出机器,他顶多投了点钱。

“报纸上也没提是他造出的机器吧,说的是华夏硅谷公司。好嘛,结果唯一登的照片还是他的。

“这把那些真正造出机器的科研人员,摆在什么位置

“你还拿这个报道跟我说事儿。

“我跟你讲,我现在觉得他很有问题”

沈红衣“”

半个月后。

这次运气不错,富贵兄弟去机票代售点,买到了明天飞羊城的机票。

李建昆今天待在娘娘庙胡同的宅子里,不打算出门,一来陪陪家人,二来收拾下行李。

bbbb

北房的堂屋里,正和老母亲喝茶聊天的李建昆,略显烦躁地拔下腰间的bb机。

对于他这种业务繁忙的人来说,bb机的提升音并不那么悦耳。

不像同龄的有些年轻,配上bb机后,往往参加人多的局时,会刻意设计一出来信息的戏码。

许多生意人更是如此,以此来彰显生意做得红火,据说在谈大买卖时,有奇效。

液晶屏上显示着一条简短的信息

速来公司,出大事了陈。

李建昆微微蹙眉。

“咋了有事你去忙吧,我倒巴不得你早点去特区,看看你二姐,又没结个婚,一直住在别人家,不好。”

玉英婆娘说。

“妈,这事儿你操个啥心,我给姐弄了套房子,在公司的员工区里,她又不傻。”

“行啦行啦,你去吧,行李我给你收拾。”

李建昆苦笑一声,只好推上“缝合怪”,一路吱呀吱呀,颠到中关村科技大楼。

这辆老伙计,本身底子就不好,驮着他这将近一百五十斤,愈发不堪重负了。

来到老陈的办公室。

里面不止一个人,科协的周主任也在。

两人的表情都很凝重。

不待李建昆问话,周主任沉声说“国外开始对我们实施大规模禁运了。”

“不是光刻机领域。”陈春仙补充了一句废话。

李建昆挑起眉头,同样问了句废话“哪方面”

他心里已经有猜测,只是想确认一下。

“芯片领域。”

“多大规模的禁运”

“几乎是全方位的技术和材料的禁运。”周主任眉头紧锁。

“他们本来就不会给我们芯片领域的技术。”李建昆冷哼一声。

“材料呢”老陈问,“建昆你们特区那家公司,不是准备搞芯片制造吗,没有材料你怎么弄相关材料,现在八九成都被几个发达国家垄断了。”

“这不是涉及到你们一家企业的事。”

周主任摆摆手,语气严肃道“光刻机原本我们尽管没有顶级的,稍差点的也有,基本够用,但是芯片领域的材料,我们是真的欠缺,而且许多重点项目上都离不开芯片,比如国防工程,还不好直接采购国外的成品芯片。

“他们这样一搞,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

李建昆听出点弦外之音,似乎有点责怪的意思

“周主任,您知道这种事迟早都会发生吗只要我们的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不局限于芯片领域。事实上,不是已经有过例子吗。”

在军工领域。

还不止一次。

“是,你说的也对。”周主任也意识到自己的口气有些不妥,“我是压力太大了,你们不知道,现在有多少电话打到我们科协。”

李建昆表示理解,然后说道

“我希望主任您能让那些人明白,这是不可避免的事,除非我们不再发展科技,只是一味地向他们买买买,永远仰其鼻息。

“主任,您希望我们往后的处境,是这样吗”请牢记收藏,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八6八55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