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七零节 驿路行(上)(2 / 2)

加入书签

这儿所有的规章制度都贴在墙上,更有甚者,旁边还有个桌子,一老童生坐在后面。桌上摆着笔墨纸砚等,旁边贴着“代写信件,千字以下二十五文”的字样。

这明显是负责邮寄信件的地方,难道驿站也对民间开放了?

于是上去咨询,并惊讶的发现它是如此方便,并惊奇自己竟然完全没有听说过。

其实邮局建立开始,就一直没有用广告啥的。

毕竟这是古代,仍然是那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而且这还是官方的措施,不怕没人识货的。

果不其然,在周围的一些人家有尝到甜头的,再有周围人见到,邮局的传说就在家长里短飞快的流传了出去。不过比起县城,农村仍然是消息闭塞了些,有不少还完全没听说过这个。苍鸿道长所在的道观虽然香火不错,但是也没几个人在清静之地拉家常,就算有些拜访的人,也不会想到说这个。

不过邮局毕竟还是有些冷清,这个年代,除了经商的为官的,并没有多少需要两地分离的情况。绝大多数人的亲戚都在乡里,有事儿捎个口信就行。再加上这个县城本身不算大,所以人迹寥寥。

不过这倒是给几个科考无望,生活无着的老童生找到了工作,每天在这儿坐着写个信、帮忙填个地址邮政编码之类的也能混个饱。有部分原来替人捎信为生的人,遭到安全性和快捷性有绝对优势的邮局的竞争,也不得不转行做了邮递员,负责在乡里跑腿分发信件邮包。

没啥信可以邮寄的,解了好奇心的苍鸿道长便在屋里人失落的目光中,离开了邮局。

草草的吃了中饭,便在驿站等车,当天便到了青州府。

在青州府停顿了几天,四处拜访了一下熟人后,又转府际班车,经过长时间颠簸,到了山东省会。

济南。

自从洪武年间将山东省会从青州转到济南之后,济南一直是山东省首府,也是重要交通枢纽。三条驿道在此交汇。

本来背上的一条不错的道路,是从济南向西,到运河坐船上京。

不过遇见了这个新方式,为了尝个鲜苍鸿道长决定全程坐车,体验一下。

到了济南,苍鸿道长也有一堆需要拜访的人。且说苍鸿道长有个熟人,是个府学的教习。道长找好客栈之后,便慢慢的向府学走去。

不愧是大城市,街上摩肩擦踵,人声鼎沸,到处都是车马行人叫卖声,哪怕是府学附近的大街也是。

转个弯进了一条窄街,前面便是印象中的府学,远远见到有头戴方巾的学子出入。周边的贩也为之一变,卖的都是些雅物。

忽然感觉和印象中来的那一次有些变化,抬头四周一打量,才发现府学正对过新建了一栋高大建筑,遮住了门前的阳光。

建筑建的很气派,上下透出一种坚固。也是不停有学子出入的,门楣上挂着一匾,上书“山东图书馆”。

都到了友人门前了,于是进去拜访,也没顾得上去探究。

——  filsarilhl221522061八06hl

:。:3v

rad3

sr="ggdlgdj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