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五二节 试炮成功 分配(1 / 2)

加入书签

(4241127)

例行求点击!!推荐!!!收藏!!!!评价!!!!评论!!!!!!签到!!!!!!签到换了位置了,在投推荐票弹出的那个窗口中有标签

(我说了,不太监)

试验场。

在朱厚照到达之前,场地就被清理了出来。

和第一次时候的泥模法不同,现在由于使用的铁模,所以没等凉透就剥了出来,在冷却的时候通知的皇帝陛下。

铁模铸炮,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完成后铁模的分离,也就是涂料的问题。

这次工匠们也是用件铁器,结合传统的铁模铸造方法,确定的涂料成分。制造铁模也是相当费了些时间的,而且每次实验都需要调整模具,这样就要重新制造铁模。

闲话少说。

按照惯例,先是目测,检查火炮内膛是否有气泡。

这在泥模上是很关键的一步,因为泥模很难确定是否干透,所以很容易造成致命隐患。而因为气泡是泥模导致的,所以一般其都和模具贴着也就是在表层,这样使用目测手摸就能感觉出来,及时排除。

像那失败的第一次铸炮,就有一多半在这一关上卡住了,失败率十分之高。

而更换了新式铁模之后虽然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不太可能,但是这个流程还是保留了下来,有备无患么。

经过检验,完全合格。

而在看到这些铁家伙之后,随行的军官们就开始激动了。

火炮啊,总算有要装备更好的火炮了。

看那炮口大,就知道威力不会,再看那形状,那流畅的线条乌黑的颜色,依然温热的炮身带来的是冰冷的钢铁般的印象。军官们一个个的都在心里吼叫着,幻想着其轰鸣的英姿。而且这火炮如此长,一看就有劲。

到底是军人,仍然躺在地上的新生火炮,还保持着光秃秃的铁管模样,就受到了如此待遇。

下一步,就是比较严格的质量检验了。

惯例,

将火药压实,装满,到炮口处,接长线点燃。

于是负责点燃的助手开始猛跑。

“轰!”“轰!”“轰!”“轰!”此起彼伏的轰鸣声。

平放在地上的十二门火炮因为后坐力的原因,一个挨一个的纷纷从原地跳起,翻个身子然后落地,场面蔚为壮观。

确认十二门都燃放完毕之后,工匠们马上奔了过去,检查是否有裂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