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零三节 马政 媳妇问题(1 / 2)

加入书签

(424八12)

最近出的这个签到,您点一次就能获得一点粉丝值的哦。最后例行求点击!!推荐!!!收藏!!!!评价!!!!!签到!!!!!!

和刚才一样,同样是大嗓门,同样回答的无比干脆:“报告校长,在上次观看了步枪射击和刺杀之后,学生现步兵才是我最终的梦想。打仗,就是要列堂堂之阵,正面打败敌人才是正道。”

朱厚照听到此话,眼前一亮:貌似这个年轻人有培养前途啊,这话和戚继光说的很像。

然后朱厚照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报告校长,《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然世人多关注于‘奇’,却不知‘正’乃‘奇’之本也,故有此说。此乃个人浅见,请校长指教。”

朱厚照笑道:“你不用谦虚,你说的我很赞同。好了,既然你们不愿意当骑兵,我也不勉强,归队吧。剩下的人,跟我来。”说着摆了个指示队形的姿势喊道:“集合!四人一伍对齐!其他人继续训练!好,齐步——走!”

然后朱厚照带着队,亲自带人去领取战马。

皇帝亲自出手,当然不俗。马都是挑选的最好的,还是一人双马。

也是朱厚照有钱,不然光一年的草料就能让皇室破产。战马和平常的马不同,草料不可能只有草,必须添加大量的豆饼等干货,不然马跑起来没有力气。

马与戎事相连,马的数量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而且是国家富强的象征。

明朝的马政事项包括督养、点视、印烙、编马户、交兑、表等。而且每项事务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如督养要勤,编审要公平。后世《明实录》中关于马政的奏章可谓连篇累牍,即可见马政之难之繁。

明代马政以民间养马为基础,而“江北民以便水草”,洪武六年要求一户养一匹,洪武二十三年改为五户养一匹,江南是十一户养一匹。

马政繁杂,难于应付,官员往往避重就轻,如令下户养马,不行验印,不行编审马户等。为提高马政效率,明政府加强对管马管的监督,如重处渎职官员、兵部官亲临督察、太仆寺官对马匹的数目进行复查等。虽然这些大大增加了执政成本,但是还是起到了不少效果。

在行马政之初,太仆寺官管马,府州县官管民,似乎各有所职。其实马为民牧,二职难分。太仆寺官责在马,地方官责在民。因民而困马政,为太仆寺官不容;因马而疲民,是地方官所不忍,双方难以调和。

而且民为马困,必然拒绝养马,派养马匹就遇到困难。另一时空后来的嘉靖五年,就生过拒养马匹的事件。

不过现在是正德时期,是我们的猪脚朱厚照同学的时代,这时候的马政还是比较健全的。话又说回来,大明一直不怎么缺马匹,即使到了明后期,马政彻底败坏,马政全面数字化之后,明朝也是不缺战马的。

因为明朝在蒙古一直搞平衡,也就是合纵连横那一套,拉几个打几个,总有和大明亲近的游牧部落。而且就算关系和明不好的部落,也需要中原的商品来生活,所以明一直能交易来大量的战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