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节 逛街 风羽箭(2 / 2)
朱厚照道:“你怎么又受伤了?”
“嗐,别提了,前几天在潇湘馆和几个勋贵切磋了一下。”
“额,结果如何?”
“不负众望,赢了。”
“呵呵呵呵呵。前些日子没有机会,今天有空,一定要和兄弟你喝几杯。”
“好,就前面那个南来顺茶馆吧。”
于是,朱厚照同学的这一个下午,就在侃大山出牛炫耀中快乐度过了,原来郁闷的心情一扫而空。
————————————
在巨大的嘈杂声中,朱厚照观看着最新的几种机器。
自从布置下了这个用机器制造箭杆的任务之后,朱厚照这还是头一次来关心进度,不过来到的时候,已经初步完成了。
这个过程是分好几步完成的,每台机器完成其中一步。
在这个河边的工坊内,安装了好几台机器。用几个水轮带动,有负责切料的,有负责车圆的,还有负责制造一些安装孔的。
朱厚照看着前面的设备,暗暗称奇。几天不见,这帮人连圆锯都弄出来了。看上去青铜制作的圆锯在水力带动下飞快的转动着,将一块块木头破开。千万不能低估古代人的创新能力。在很多方面,古人甚至比今人还强上不少。
虽然还需要人工来制作,但是省却了拉大锯这一项,转而用水力代替,进度快了不是一点半点。将大块的木料锯成大块方木,然后再用机器破开成方木条,虽然成品率比上以前来说低了不少,但是相对来说还是大大的提高了效率。
下一步,就是将切好的木条直接在整圆机里头过一遍,然后箭杆的大致形状就出来了,再雕刻上头尾部分的槽之类的,一根箭杆就完成了,只等组装上箭头和尾羽。
朱厚照忽然问道:“这个在后面刻这种槽是干什么用的?绑箭羽么?”
吴院长躬了下身答道:“非也,制作箭羽的羽毛一直都很难找。以前那种度,还是足够的,但现在度上去了,合格的羽毛已经根本不可能满足需要了。有鉴于此,臣等很着急,就四处寻找方法。终于,在工部几位大人的帮助下,找到了这种方法。”
说着,吴院长从旁边的箭捆里拿起一枝箭杆,继续说道:“陛下请看此箭尾处空两边,用这种回进槽保持箭枝在飞行时候的稳定,乃宋代之‘风羽箭’之法。”
(关于风羽箭槽具体形状的资料,我也没查到。倒是有个贴吧里头有几张自己做的三个箭槽的图,不过据下面说不管用。作者)
朱厚照点点头,感觉很满意。
朱厚照说道:“嗯,很不错。不过要再接再厉,争取能够将木料从一段放进去,另一边出来的就是合格的箭杆。”
“………是。”
请各位大大帮忙参与一下最新布的投票调查,主角马上就要弄拼音了,是用民国时期的注音符号好,还是现行的拉丁文拼音好?谢谢 filsarilhl22152556935hl
:。:3v
rad3
sr="ggdlgdj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