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四十二节 太清宫 混元殿(1 / 2)

加入书签

例行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求安慰!!!!!!

众人又经过了半天的跋涉。体力差的人,比如运动量平时都很,而且没怎么走过山路的刘瑾同学就累得快像一条死狗一样,就差伸出舌头来喘气了。

绕过了半个崂山,远远的看见了几颗高大古老的银杏树。

直起身子来,极目望去,已经能看到那一望无边波浪叠叠的大海了。崂山太清宫背靠七峰,前临太清湾。由于夏季内6低气压的影响,海风是从海面向6地上吹来的。在他们和海面之间,只有几丝微弱的云(没去过,也没找到合适角度的照片,就按海拔挺高算吧。这句话是不是有些煞风景捏?扭头奔走)。太阳已经西斜,天上只有几只飞禽,不知道是海鸟还是普通飞禽。

太清宫又名下清宫,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皇帝历二五五八年、西元前一四零年)。太清宫是崂山最大的道观。全真道天下第二丛林。道教的“返璞归真”内涵与崂山自然生态互为诠释,浑然天成。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环山,前濒面海,四季葱茏赛江南。现占地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两千五百平方米,共有房舍一百五十余间。

那银杏树下,是太清宫的门,并不高大的门前和顺真道观之前一样很整洁(废话,道观里头这么多道童,不用白不用)。门口倒是常备一个迎接的道人,大概是随时准备接受施主们的布施香油钱之类的吧?

见刘瑾一行人走到道观前,在门前树下椅子上乘凉的那个家伙远远的就站了起来。待到一行人走到面前,这道人打了个稽,说:“不知道诸位施主,”看到了凌松子几人,“还有道友。到此有何贵干啊?”

刘瑾同学说道:“咱家是听说此地有道长善于炼丹,特来拜访的。这位道长是某家在济南城外大丰山顺真道观上请到的。听说我等到此拜访,特意来拜访同道的。”

“欢迎欢迎,几位里面请。”

然后将几人带到了一间屋子,吩咐道童上好茶水,命令另外一个人陪着。然后道人道了声告罪,去通报掌门。

不一会儿,掌门急匆匆的赶来了。看来这些出家之人也不能免俗,听迎宾的道人报告之后便鸡冻了。刘瑾同学的身份不难才出来,“咱家”可是特定人群才能使用的称谓,再结合刘瑾同学的声音和光滑的面部皮肤一切都明显了。

几人互相介绍、见礼之后就坐。刘瑾同学不待掌门道长说话就开口,询问道观之中有哪位道长善于炼丹。道长对刘瑾同学的急迫有点点惊讶,但还是压抑住心情,装作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说:“贫道师弟倒是喜好此道,然已故师尊并不喜,多有斥责,不过师弟他还是坚持。自师尊病故,贫道继任掌门以来,也并未干涉师弟之喜好。平常师弟就在混元殿钻研炼制丹药之法。”

刘瑾同学知道之后就坐不住了,马上说道:“还请贵师弟,不,还是我等去拜见道长吧。”他突然想到假如这些道人得宠说不定以后还要仰仗他们呢,马上调整了姿态。现在的刘瑾没有后世那种坐到顶峰的经历,所以心境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

一群人移步,走向后山混元殿。

在路上,心情平静下来的刘瑾同学总算有心情听道长介绍太清宫伟大光荣的历史和建筑了。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宫的全部建筑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组成。风格清淡简朴。三官殿这组建筑最大,前后三进院落。殿内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内有紫薇,银杏牡丹、耐冬等花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