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节 召集旨意 炼焦炉(1 / 2)

加入书签

泣血跪地磕头打滚跳舞求收藏!!!!!!!!!呜呜,申请签约失败,尽情的安慰我吧

炼丹术展了这么多年,涌现了不少名家。

例如晋代葛洪(这家伙是高中化学书上我唯一见到的一个炼丹的,作者),著有鼎鼎大名的《抱朴子》。还有南朝梁时的陶弘景,以及那个鼎鼎大名的医生孙思邈等。

很惊讶不,孙思邈也是炼丹的出身。其实我也很惊讶,据百度百科记载,这家伙“是中国医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民间医生,有十分丰富的各科临床实践经验、他毕生不谋仕途。信奉道家、佛家礼教,反对服石,崇尚炼丹;经常上山采药,亲自进行药物的修合炼制。在炼丹过程中,总结了前人的炼丹方剂和常规方法。”

现代人认为,孙思邈同学对炼丹界的很大一个贡献,就是为了减轻金石药物的毒性,曾总结出“伏火”方法。他在使用硫磺、砒霜等金石药物时,为了减轻这些药物的毒性,有意使药物容易自已起火燃烧,借以去其毒性。“伏火”的方法大大促进了火药的展。在其著作《千金方》中就有记载,“伏硫磺法,是用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入锅内一;蒋用皂角三个引火,硝石、硫磺那起火燃烧节火熄灭以后,用生熟木炭三斤拌炒,到炭消去三分之一时为止。”当时炼丹家“伏火”的方法大致雷同。然后人们通过不断的实验,几经改进和完善,总结出了硝石、木炭、硫磺的黑火药配方。

却说一行人准备长途跋涉去遥远的崂山访道,崂山不同于大丰山,在大城市附近。崂山远在海边,离着济南有六七百里远,在后世的青岛附近。

一行人轻装简从,开始了赶路的生活,凌松子道长也想去别的道观看看,就也以拜访的名义跟着他们不提。

——————————————

朱厚照同学下了一道正式的圣旨:“命令集合大明所有尚未继承的世袭勋贵和军官子弟中识字者集合于京师。”

这是道中旨。就是没有经过内阁讨论的旨意。

本来作为一个明朝的皇帝,一个明朝登基没有多久的少年皇帝,一个文官以驳回皇帝中旨而自豪的朝代的皇帝,这道旨意最大的可能就是被当成伪诏被无视。但是,这道旨意的内容是作用于勋贵和世袭军官的,所以安全的活了下来。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假如他拿着这个交给内阁私下讨论也会被批准的。因为阁老们肯定会认为,对于皇帝来说,喜好兵事也比喜好工匠之术好。

于是圣旨通过各级的驿站什么的下去。

朱厚照同学准备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最有安全感的方式就是建立一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武力。不管他是皇帝还是山野村夫,是想争霸还是想安度余生,都免不了这一条伟大的定理。作为一个有很多很多剩余时间的幸福的穿越者,朱厚照同学可以很悠闲的完成这一切。

旨意传递到全国需要很长时间,朱厚照同学也不着急,开始命令那些没有完全散去的工匠平整军营的场地、建立营房围墙等事务。

研究院已经成功的完整迁移到了新基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