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539章 第一棒,差距只有半米!(1 / 2)

加入书签

第1545章第一棒,差距只有半米

“如果我们这一枪是为了拿下除了牙买加之外的所有队伍,那么主要对手就应该是米利坚接力队。”看着运动员已经采取蹲距式起跑,站在各自的起跑器上后,杨剑道“我相信以我们的队员实力,以及之前多届大赛的银牌经验,我们想要在这一次大赛上同样拿下银牌,击败米利坚接力队,并非不可能。”

“是的,只要不要和牙买加接力队太过于较劲,保持好自己的节奏就行。”李韬也道“只要我们自己的节奏,不要被带乱,我认为我们现在面对这一支米粒坚接力队,应该是占据一定优势的。”

“yurarks。”

两人正说着,大邱体育场现场的电子口令,正式响起。

现场陷入略微的安静中。

“祥哥,这一枪我们能够拿到银牌吗”谢文君此时此刻就站在刘祥的身边,有些紧张的问道。

刘祥自然也得到了现场大屏幕的特殊照顾,给了他一个巨大的特写镜头。

刘祥对着镜头挥了挥手后,看着正在跑道上做好准备的红色队员们,轻声说道“银牌当然没有问题,他们的目标,很可能根本就不止这个。”

刘祥会这么说,是因为在赛前的时候他就和苏神聊过,当时他就明白,这个家伙对于接力的渴望可并不仅仅只有银牌这么简单。

就像是,在这一次大邱世锦赛之前。

除了苏神,他自己偶尔会拿金牌,开点玩笑,没有人真的当真过,毕竟这是百米比赛,是田径项目里面所谓最吃身体直道项目。

即便是刘祥,他也没有想过苏神能够在百米比赛真的去拿下金牌。

到底还有个博尔特,高高压着不是吗

怎么看都不是个啊。

但现在再回想起来

刘祥却感觉苏神好像很早之前,就对于百米金牌,有过一些似有似无半开玩笑的话。

当时觉得这没什么,只是朋友之间的戏谑。

可现在你转过头再看看呢。

建立在苏神成了大赛百年以来第1个黄种人百米冠军之后呢

好像很多话串起来再去回头看,意味就多了许多。

到底里面有多少玩笑

现在刘祥自己可能都有些分不清楚了。

但如果按照之前的经验来推断,这子肯定不会这么安分。

也许全世界都还是低估了他的野心。

也许他这一场比赛

根本就没有把米国接力队放在眼里

这话其实在脑瓜子里一过,刘祥自己都觉得是不是太震惊,那到底是米国接力队啊。

可这个想法一出来的时候。

他又想到了那一天晚上在酒店的院子外,苏神跟他说的一句话

“米国接力队又怎么样”

“实力不够,该输还得输,和祖上阔不阔没有半毛钱关系。”

是啊。

这可是田径比赛啊。

即便是米粒坚接力队祖上实在是括的不像话那又如何呢

自己的内心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又何尝不是自己给自己的,内心中就上了一个枷锁呢

一想起米利坚接力队,好像下意识就感觉很难办,就感觉气势上矮了一大截。

但其实只要你的实力超过了他。

你就会发现。

所谓的米粒坚接力队,其实也不过就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4个人,在那里跑罢了。

就像是自己第1次在国际舞台上,击败白种人和黑种人一样。

赛前也许也会被国内以及欧美媒体的言论洗脑,对于自己可能不太自信,反倒是看待对手有莫名其妙的赛前光环。

可当伱真正一杆子就给它戳破了的时候。

却会突然明白一件事儿。

他们也只是人。

和你一样。

不会比你多一条胳膊或者是多一只腿。

如果真的是这样。

刘祥看着第4道的方向,看着第3棒的位置,嘴角不会浮出了自己可能都没有察觉的微笑,内心道

那就让我看看。

是不是真的和我想的一样“胆大包天”吧。

添。

“s。”

第2道电子口令响了起来。

这个时候劳逸单手持棒,已经把自己的全部重心顶了起来,膝盖也没有再放在地上,而是开始分摊到自己的双臂和指尖。

劳逸已经是多次顶尖大赛的种花家接力队第一棒,他的大赛经验让他现在内心以及身体状态,都是相对的平稳。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亚洲选手无法和他们一样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正常的一大原因。

“让我们看看第一棒劳逸的表现。”

杨剑压低声音说完后不到两秒钟,“嘭”的一声,突然就响彻了大邱体育场。

现场的观众也跟着发令枪,掀起了新的欢呼。

“比赛开始”

劳逸的反应还不错,达到了0149秒,不过决赛大家的反应速度都还不错,尤其是米利坚接力队,看起来他们是为了拿到银牌,已经是有些要“铤而走险”的意思。

因为也只有他们的启动反应冲到了0130,这足以说明他们对于拿下银牌的渴望。

当然同样达到0140的队伍还有好几支。

比如鹰国接力队,就是0143。

比如特利尼达和多巴哥接力队,同样也达到0145上。

甚至一向反应不是特别出色的牙买加接力队,也因为卡特站在第一棒,这里跑出了0163s的反应时间。

所以这个时候大家的反应都不会有特别多的优势,既然大家的反应都很快,那么需要比拼,就是自身的硬实力以及临场的发挥了。

劳逸整个人听枪冲出后,快速登步切线。

三关节同时的按照顺序发力。

从脚踝到髋,很快把力道给顺了过来。

这个时候,通过长期训练,做出来的肌肉反应,开始体现,劳逸蹬出的躯干前倾角,相当的优秀。

大概都是在3540之间。

其后第1步的躯干前倾角,在45度。

第2步的躯干前倾角,也在45,精确一点比第1步多了04。

第3步的躯干前倾角为50度。

如此一来的话,他的重心落点也都是相当的扎实,方便他快速切入弯道当中。

当然他的启动虽然在亚洲也算是拔尖,可是放在国际上的,明显并不算特别优秀。尤其是和这些各个国家的起跑机器来比,明显在启动的能力上要稍微弱上一些。

不过这没有特别大的关系。

因为即便是这样的启动。

依靠劳逸稳定的发挥。

也很快占据了前三的优势。

你比如意大利的第一棒迈克尔图米,就因为实在是太过于年轻,国际大赛的比赛经验并不丰富,这样他的启动反应虽然还不错,达到了0153,可他反应过后的前三步启动,你只要是经验稍微丰富一点的专业人士就能看出来,躯干前倾角的塑造那是相当的糟糕。

这样会很直接的让他启动过程中的水平分力和垂直力无法充分发挥。

而这两个力对于弯道的切入以及后续的提速,都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他这么跑,自然会在第1棒一开始就落入下成。更不要说他今年的实力也就是10秒30,这种实力放在欧洲也许还行,放在眼下的顶级大赛决赛舞台上,硬实力也都不够看。

法兰西的第一棒泰迪丁玛,倒是启动还比较平顺,只可惜他的个人硬实力实在是不够好,因此在启动的过程中就能看出来,实力上的差距,让他无法跻身第一梯队。

与其类似的还有波兰的第1棒,赛季最好的成绩只有10秒43,这你就算是发挥再平稳,你也很难一口气冲到前面去。

爆发力就限制了你。

倒是鹰国的第一棒老将马尔科姆,发挥相当的稳定,紧紧跟着前面的切入也是相当漂亮。

当然跑在最前面第1个切弯到的,那肯定还是牙买加的起跑机器内斯塔卡特。

卡特在这里发挥出了自己应该发挥出来的优势。在今年的大邱世锦赛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第一棒,可以与他抗衡,甚至都没有几个第1棒的破十选手。

即便是有,你也要首先考虑他是不是适合第1棒的快速启动,你比如说特利尼达和多巴哥的第1棒凯斯顿布莱德曼,他今年虽然也是破10的水平,甚至突破到了9秒93,看起来10分的可观。

不过熟悉这名运动员的人肯定会知道,他是典型的大赛软脚虾,有点类似于“特利尼达和多巴哥鲍威尔”的那种感觉。

因此看起来b很猛。

事实上他在大赛上跑的一直都相当一般。

因此扣掉这种大赛发挥总是容易软脚的选手,真正能够对于卡特启动造成一定威胁的,也许还真的只有米利坚接力队的基蒙斯。

可惜这要是去年的基蒙斯,也许还有一战之力,今年

那还是算了吧。

卡特也没有把它放在眼里,根本就没有当成这一场比赛的主要对手来看。

这个实力的差距也很快在弯道加速中体现了出来。今年的基蒙斯的的确确根本就没有办法和前面的卡特竞争,即便是他的启动反应,明明更快,启动就天然带着,大概一个身位的优势,却很快就被卡特给吃掉。

然后在他的眼前,一步把自己差距给拉开。

“基蒙斯真是个混蛋,去年那么好的状态,今年这么差,大赛年你不出状态,你赛年出什么状态”米国队的田协主席比尔罗高真是看着都感觉到自己的蛋疼。

你说你去年那么好的状态干什么,不知道调整到今年用吗

这就完全是一种想当然的想法了。

运动员出状态和调整状态本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怎么可能说你想什么时候出状态,什么时候出状态

能做到这样的选手,那都是万里挑一的超级运动员。

很显然,基蒙斯并不属于这个行列。

“启动果然还是卡特最快基蒙斯都很快,被他压制了下去”

米尔斯看到卡特的第1棒还是忍不住点头。

起码对比09年的时候,需要启用什么穆斯林要好的多,那一年的穆斯林说还没有用药,百米实力说不上多么的出色。

启动就更不要说了。

“劳逸加速比较稳定,应该已经是压住了鹰国的马尔科姆,他目前处在第3位”

很多平常不怎么看田径比赛的人,看了预赛的第1枪之后,都会内心有些疑惑,为什么第1枪的替补选手文勇毅好像都要在启动,加速方面比现在的主力第一方要更好

起码文勇毅跑起来的时候,一大半都是处于领先和压制米国队基蒙斯的啊。

这当然是外行人的想法了。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劳逸和文勇毅两个人的第一棒跑法完全不一样,后者更加偏向于前程启动爆发,自然看起来好像启动加速的阶段,更加能够压制住基蒙斯。

加上这一枪米国的起跑反应是最快的,自然前面的优势看起来就会更大一些。

进入弯道加速,劳逸一直是尽可能想要做到最好,他知道自己不是那种天赋型选手,起码在这个级别里面他是不算的。

所以他只是尽可能的把苏神告诉他的一些技术环境,做到完美。

什么时候应该增加步幅。

什么时候应该增加自己的切线角度。

什么时候需要渐抬重心。

什么时候需要增加摆臂的力度和幅度以对抗越来越明显的弯道向心力。

这些的或许都没有特别的领悟天赋。

但就因为这样。

作为农家的孩子。

他能做的。

或者说他一直在做的。

就只有努力。

努力。

再努力。

通过一遍一遍的肌肉记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