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五十二章 番外:辞别玉虚宫(1 / 2)

加入书签

青鸾峰,齐国境内第三大高峰,纵立千韧,云雾萦绕,灵气充裕。

与前面两座高峰相比,它显然是一个另类——它不在横践山脉之中,而在齐国东部平原上。

没错,千里平原唯此一处入云高山……

如此宝地,自然不能没有人类的足迹,只是这里的人有些特别——出家人——道士。

事实上,这里是就正一门的修道之地。

正一门是齐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门人一心修道,追求得到得道飞升,其历史已有千百年。

虽然正一门人中不乏强大的灵师,但他们从来不插手灵师界的事情,所以灵会对这里也没有什么实际上的管辖,只是名义上要求门内灵师接受灵会的领导罢了。

当然,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句空话——别人一群修道的,灵会能管什么?

云雾缭绕之间,山门隐约可见……

-------------------------------------

“师姐。”一位道士伸手挡住了面前的人,“师尊正在里面午休呢。”

被他挡住的是一个女子,着一身天灰色的宽松道袍,散披着如瀑秀发,肤似白玉,凤眼柳眉,口点点。

“让我进去。”她没有丝毫要商量的意思。

“使不得啊,师尊会怪罪下来的。”道士并不让步。

“有什么责罚,我替你。”师姐将道士的手生生移开。

可那道士如何肯依,他上前一步,直接挡在了师姐的前面,眼神之中满是坚定。

“林子。”屋子里面忽然传来了一声苍老的声音,“让她进来。”

听到这话,那个叫林子的道士立即就退到了一旁,任由他这位师姐推门而入。

师姐进去后,林子看着虚掩着的门,用衣袖擦了擦脸。

说来也奇怪,正一门几百年间就没有收过一个女弟子,更不要说是进内门了。

可刚才进去的那位师姐就是例外——一位出色的正一女弟子。

林子记得他刚上山的时候,她就已经是众弟子的翘楚了,虽然她上面还有几个师兄,但要论道,没有人是她的对手。

用师尊的话来说,她那颗心就是用来修道的。

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位师姐也不是一点缺陷都没有,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她不是灵师。

虽然是不是灵师对修道本身没有任何影响,但正一门是有很多强大灵技的,特别是每代掌门传习的灵技,威力不可言状。

不是灵师的她,自然没有机会学习这些东西。

这也算是个遗憾了,不然的话,正一门可能会迎来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掌门……

林子想。

屋里。

一位须发尽白,双目清明的白衣老者正端坐在床上,在他前面的跪着的师姐。

“当真?”他问。

“当真,雨蝶愧对师尊的培养,就此下山。”师姐掷地有声地说。

老者听到这话后,缓缓闭上了眼睛。

这是他最得意的徒弟,唐雨蝶,除了不是灵师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不足,可谓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修道奇才,他相信,假以时日,这孩子一定会寻到正一门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的东西——道。

可就是这么一个她,现在告诉自己,她不准备继续修道了,要下山。

纵使已经磨炼了数十年的心性,他也还是不能做到无动于衷。

“是为了那个子?”过了半天老者睁眼,望着唐雨蝶的眼睛问。

“是。”唐雨蝶目光没有丝毫躲闪。

老者缓缓地摇了摇头,“在论道的时候,你不是早已参透了爱情之虚幻了?”

唐雨蝶低下了头,“道是如此说,我是如此说,但有些东西弟子还是不信。”

“也罢。”老者摆手说:“心困尘世,岂能修道。”

“多谢师尊成全。”唐雨蝶叩首行礼。

“念你我师徒一场。”老者又说,他的眼神已经回到那个古井无波的状态,“我最后教你一次易术。”

“请师尊赐教。”

“你命格不定,易术难成,这辈子只能算准一卦。”老者捋着胡子,平静地说。

“谢师尊。”

-------------------------------------

将道袍褪下,唐雨蝶换上了一身淡红色百褶裙,十多年来第一次将头发盘起,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久久失神。

已经十四年了,玉虚宫,别过了。

十八年前,齐国东部的一个村子,平安村。

这是个不大的村子,表面上很是平常,但其实不然:它临着青鸾峰,是正一门俗家弟子的修习之所。

村里的人结婚生子,却都信正一,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进入山门修习,所以从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参道。

只有四岁的唐雨蝶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而且,令他父母感到欣喜万分的是,她的悟性极高,仿佛上辈子就修过道,孟婆汤又没有喝干净一样。

所以,年幼的她就整日埋身在经卷之中了。

但没有人问过她,她对这些东西感不感兴趣,她只知道,父母抚养自己不容易,自己应该做那些让他们顺心的事。

一个四岁的孩子能想到这些,足以证明她的慧根早开。

平安村也并非全都是正一的俗家弟子,这里也是有一些正儿八经的村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鸣犬吠,烟火人间。

当然,这两路人显然玩不到一起,虽然都住在平安村,但他们还是很自觉地划分出了村东和村西,村西住俗家弟子,村东住世俗村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