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九六章 陈家父子的选择(1 / 2)

加入书签

光熹三年六月十二日,当太史慈率领船队有惊无险地停靠在朐县糜家码头上时,离家三年陈登已于三天前回到了徐州下邳城家中

陈登是如今沛国徐州下属一个郡国国相陈珪字汉瑜儿子陈珪是广汉太守陈亹之孙,太尉陈球之甥,吴郡太守陈瑀、汝阴太守陈琮从兄弟,陈应和陈登兄弟俩亲生父亲

综上所述,下邳陈姓世家是徐州不亚于州牧陶谦大家族,在士林声望是高过东海糜家

陈珪和陈登父子皆为当时名士陈珪虽然担任只是一个郡国相相当于太守,没有刘虞和刘岱两人王国相那么显赫,但全天下目前也就赵兴控制地盘上才有王国相陈登则是在徐州牧陶谦手下做官,与武将曹豹一左一右,共同辅佐陶谦,深得陶谦器重和赏识

历史上三国时期是士族阶级占统治地位时期,三国时有许多名士,而陈珪便是其中之一所谓名士,是指界于仕与隐之间一批知识分子由于他们特殊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构成了独具特色传统文化景观,因而受到人们关注

在伦理宗法社会里,名士尊重个性价值观往往跟礼法发生冲突,这就决定了名士既不像笃儒之士那么热衷于仕进,又不像高隐们那样放弃人间生活

回到家中陈登,将此次北上晋国两年多见闻和经历详细禀告父亲陈珪陈珪听完之后沉思片刻,然后:元龙吾儿,自幼性格桀骜不驯,然聪颖好学、识闻广博,多有智谋,幸得陶恭祖陶谦字恭祖赏识,年二十五举为孝廉,任典农校尉一职如今天下虽平,不过是短暂之期,吾观北地赵兴,冀州袁绍、兖州曹操、扬州袁术、吴州孙坚、益州司马氏皆有问鼎天下之企图,异日必将大乱,不知元龙可有长远应对之虑?

见父亲一开口便是考校自己,陈登不敢马虎,只得老老实实地回答au:州牧陶恭祖性情仁和,能容犬儿于帐下,固愿长久追随而不弃之

陈珪见儿子还没有被自己点拨清醒,只好再把话往明白里au:吾非让你弃陶恭祖而另觅主,只是提醒你未雨绸缪,多为将来打算,免得来日徐州落入他人之手时陈家无所依从

这下陈登明白了父亲话里话外意思,不就是让他明着暗中脚踩两只船,万一哪天陶谦这个大树被人放倒了,陈家还有个安全栖身之地于是陈登:吾观晋国赵国昌和兖州曹孟德乃人间雄杰,然晋国远离徐州,不如兖州紧邻徐州,故欲结好于曹氏

陈珪点头:吾儿未从北地归来时,乃父亦作此打算然今日听汝一席话,直觉得晋国赵国昌只怕为势大,其人虽远,然志在天下,曹孟德未必就是他对手吾儿不妨从长计议,再做打算

陈珪这话

婉转,没有一开口就骂自己儿子鼠目寸光,但却是明白无误地告诉了陈登,曹黑子不见得就是真命天子,投靠他不见得比投靠赵兴来得实惠

陈登听完父亲话语之后,认真思考了片刻,然后:父亲教诲是,然赵国昌如今帐下智谋高绝之士云集,有贾诩、田丰、郭嘉之辈,算无遗策;有枣祗、崔琰、张既等人,可治天下吾虽略有才智,但与其相比自愧弗如如果往投,如何能得重用?

陈登担忧也是不无理,以赵兴现在手下谋士和文士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确实容易把零散一些人才给吓到,进而不愿前去投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