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六八章 晋国铁骑强如斯(1 / 2)

加入书签

马腾听到马说出郭嘉这个名字之后,坐在那里不再多言,或许是在琢磨郭嘉当初说出这番话时抱着怎样的目的和动机

良久过后,马腾忽然抬头问马:“既然吾儿以为马家终究无法在这乱世之中自立,为何对于那军演之事如此上心?”

马此时却傲气地回答:“虽然马家与晋国相比处于弱的一方,但马家军却不能以弱示人我们表现的越好,赵兴就会越尊重我们,今后分配好处的时候就会将我们放在前面”

马腾点点头,表示赞同马的说法“马家乃伏波将军之后,曾经盛极一时,也曾败落许久幸而苍天悲悯,使得马家在吾手中再次兴盛,时至今日,已是一方豪强吾儿今后定须牢记,无论何时,都要照顾好你的兄弟姊妹和族人,千万勿使马家再次衰落”

马听完父亲这段话之后,跪下身来向着马腾重重地叩了三个头,然后说道:“孩儿一定牢记父亲大人今日的这番教诲”

十一月初,凉州的气候已经变得寒冷非常,凛冽的西北风不时在旷野之中卷起一根根硕大的黄土尘柱,令躲在房屋之中的人们感到恐怖异常就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一场准备了数月的骑兵对抗演练在祖厉城外展开,参加演练的双方分别是太史慈率领的苍狼军五千骑兵和马率领的马家军五千骑兵

这场注定会影响深远的实兵对抗演练,一开始便被有心人传播的沸沸扬扬,成为各方势力窥伺晋国骑兵战力的一次机会,从而引来了众多不怕寒冷的观众

将对抗演练的地点选择在祖厉,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此处地形平整开阔,便于骑兵部队高机动和正面对决;二是祖厉城的地势较高,站在城头正好可以远眺到双方队伍出发的地点;三是祖厉城原本为造反羌人占据,如今汉人在这里举行大规模的演习,含着敲山震虎的用意

祖厉城头,刘虞陪着王允坐在主位上,两旁则分列着各州派来参加凉王加封典礼的使者为了表示热情大方,城头上所有人都被馈赠了一件晋国羊纺厂最出品的羊皮大衣和一双翻羊毛的保暖长靴,穿在身上和脚上之后暖和许多,再也不惧怕城头呼啸而过的寒风

联合军演的规则由参加演练的双方共同制定,并且提前通知了前来观摩的各方使节,具体如下:

第一,为了加强晋国与凉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苍狼军代表晋国出战,马家军代表凉国出战,双方均不使用杀伤性的铁制武器,采用防止的木质武器,以避免出现无谓的流血牺牲事件发生

第二,按照赛前约定,为了便于区分两国骑兵,晋国参演部队为红方,士兵统一穿着红色战服;凉国参演部队为蓝方,士兵统一穿着靛蓝色军装

第三,参赛双方按照指定时间进入等候区域,城头上三声炮响过后,比赛正式开始双方对攻的主阵地就在祖厉城下,评判胜负的标准也十分清楚,那就是某一方所有人员落马之后,另一方则获胜

为了增加这场士兵演练的趣味性,正式比赛之前,两军非参演士兵各出两千人,在城下进行骑兵阵型变换的表演

首先出场的是马家军的两千骑兵只见他们排着整齐的方队阵型,按照五百人一个阵列的方式,整整齐齐地通过了祖厉城下;等他们走到一边之后,忽然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原地掉转方向,后队变为前队,呼啸着冲了回来在冲锋的过程中,马家军两千士兵先是排列出一个锋矢阵型,然后逐渐变化为锲型,最后又变化为两个背靠背的弧形反包围阵型

马家军的整个队形演变过程都是在高行进中完成,需要士兵之间默契配合,带队将领头脑反应清晰、指挥无误方能达成因此在表演结束之后,顿时引来城头上一阵叫好之声

接下来是苍狼军骑兵战士们出场了远远地,城头的观摩团只见一片白晃晃的队伍像一块巨大的羊毛毯子慢慢接近了城下,等到这支队伍走近了时,城上的人们才发现这支骑兵部队刚才之所以能造成那么奇特的视觉冲击,完全是因为他们的着装和马匹

出场的两千苍狼军骑兵清一色的白马白披风,身着明光板甲,头顶的盔甲嵌着白色羽毛,垂直握在右手的斩马刀泛起一片片寒冷的毫光这支队伍竟然是排成了每排五十骑,纵深四十列的巨大方阵,看着城下平坦的一块巨毯踏着稳定的节奏走过时,城头的人们忘记了欢呼,只是怔怔地看着,也不知心中在想着些什么

能一次性出动两千骑兵的势力,天下各州十之七八;能如马家军般指挥有序排列整齐的两千骑兵,天下各州十之二三;能像晋国这般奢华地使用纯白色战马组成一个骑兵大方阵的,天下独一无二

代表袁绍出使凉国的是他的外甥高干,后世有人评价高干通晓文事武略,在河北地区声望颇高,他曾经奉命统治并州七年之久,治绩卓越最后以孤军防守壶关,独战曹操大军七,八个月,是个非常杰出的武将虽然这一时空之中高干没有机会统兵并州,但目前还真就奉命驻守在壶关之上,与卧虎军隔着土城对峙

高干看着城下正在通过的晋国骑兵,心里的感受十分复杂冀州如今也有近万骑,但若是跟晋国相比的话,那就根本不在一个档次若是来日晋国铁骑从幽州南下而来,在广阔的冀州平原上,自己的舅舅如何抵挡?

代表曹操前来的是曹纯,此人乃三国名将曹仁的弟弟,也就是老曹的堂弟众所周知的是,三国历史漏掉了一位名将高顺,但是世人知道曹纯的却是少,实际上他的本领并不低于高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