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一根芦苇不成荡(1 / 2)
听着贝的训斥,公孙末禹的下巴紧紧贴在胸口处,眼睛瞅着自己的鞋,丝毫不敢动弹。好跟我们说说,实在不行我们给你作保。”
老头的话说的真切,周围的人也纷纷出言附和,那意思是,虽然你做的事情在书院看来不好,但我们认同你,你做的已经很好了,主要的问题在于书院的要求过高。
公孙末禹的泪水终于流下来了,用袖子擦擦,回道:“不是的,怪我,我没有动用书院的资源,我想凭借自己的本事做事情,不打算依靠书院,所以很多事情的协调都是我自己去完成。
比如松花蛋,松花蛋生产上不难,我在书院中学过,难的是销售。我亲自去的成都府推销,一去一回就浪费很长时间,还有每次销售我都跟着,怕你们被骗。
真说起来,根本不用如此麻烦,我在茂州的电报局发个电报,成都府就有书院以前毕业的人,他们会帮忙收集资料,同时联系销路。然后我安排你们过去,他们那里会接待,我抽出来时间可以给县里做更多的事情。
但我没做,说实话,哪怕不做成松花蛋,只是鸭蛋,做成咸的一样能轻松卖出去。比如我找宝贝糖果屋,向他们卖咸鸭蛋,他们给的价钱不会低,每天给孩子们吃半个咸鸭蛋对孩子们身体有好处。”
“我要气死啦,公孙末禹,你比王常王县令还让我生气,我问你,你晓得不晓得,啥么东东叫蒹葭?”贝用一只手捂着胸口,呼呼喘息着问。
“就是芦苇嘛。”公孙末禹答。
海插话:“你知道就好。蒹葭的学子有好多,就是一根根的芦苇。芦苇不如百花绚丽,芦苇不如擎天之木成材,芦苇没有人参的药效,没有黄瓜爽口,芦苇甚至比不得那些无法成材,只能作为柴火来烧的枝干。
但书院为什么起名叫蒹葭?因为蒹葭生长在水云之间,因为蒹葭的深处可见伊人。一根芦苇算个屁,绵延的芦苇才成荡。芦苇多了才能做出各种东西来。
别人都说我们聪明,我们聪明什么,我们是九个人各有所长,都像你一样,我们非要表现自己,分开来,大唐巡查使就废了。
即便如此,我们也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要找哥哥姐姐帮忙。为啥,不是我们虚心求教,是我们怕做出来的事情耽误了别人,我们不可以为了自己的一点心思就拒绝向哥哥姐姐寻求帮助,那样会害了很多人,这叫责任。
你懂责任二字如何写不?晓得与否?你当县丞,你不仅仅代表你自己,你还要为县中的三千三百三十四个人负责,还要为九十八个未出生的孩子负责,县里的二十二个村,四百七十九户还指望你呢。
六千四百六十二贯又一百零三文的税收不值得你炫耀,月产鸭蛋十二万零四百九十九枚也不能成为你的资本,不过是记个数而已。我们九个要是在汶山县掌权,比你做的更好你信不信?
给我们一年的时间,我们能把每一个人的名字记住,能把每一寸土地了解到,因为我们有这个天赋,是的,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我们九个孩子也一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