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 / 2)

加入书签

落红轩里,董宛坐在桌前正在专心绣着一个枕套,荷花,鸳鸯,金鱼,都是惯常沈宅里能见到的景致被董宛一双巧手绣的栩栩如生,不知不觉她将这些物事都绣的成双成对的了。

正绣着呢,窗外传来一阵欢笑的声浪和杂乱的脚步声,好像一起子人进到扫红轩去了。董宛停了针线,下意识地向窗外望了望。

一定是沈子贸回来了,她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见过他了。她怔忡了一下就垂下眼继续绣起来,不心针扎到了手指,血冒了出来。

她轻轻啊了一声连忙放下针线,用手捏住流血的手指又逼出一些血来,血慢慢变成鲜红色。这时杏儿打开门走进来。

自从那次被杏儿撞见以后董宛心里一直惴惴不安,几乎不知道要怎么面对杏儿了,但杏儿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照样像从前一样待她,她的心才安定下来。

杏儿先叫了一声就冲过来,“哎呀,宛姐怎么这么不心呀”

董宛轻声说,“被针扎了一下,没什么的”

“那怎么成”杏儿说着,拿过一段干净的白布将董宛的手指缠起来,董宛连说不用,杏儿却不依,说,“姐的手指像水葱一样白白嫩嫩的,要是感染了可不好了”董宛只得随她。

杏儿笑嘻嘻地说,“刚刚二少爷带着一大帮子同学回来了,现在正在屋子里开讨论会呢,可热闹呢,咱们俩过去瞧瞧去吧”

董宛心里一动,也很想去看,可是她却摇摇头说,“你自己去吧,我还是不要去了”

杏儿说,“那好,我先去给二少爷他们送点吃的,顺便打探打探再来告诉你”说完,杏儿出去了。

董宛拾起桌上的绣品没绣几针,就听到窗外欢笑的声浪直从扫红轩里传过来,几个年青人一忽儿大声地谈笑,一忽儿又似乎高声地议论着什么,一忽儿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董宛年轻的心被撩拨的蠢蠢欲动。她对于新式学校和那些和自己同龄的青年学生是充满好奇和羡慕的,她真想也加入进去听听他们都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他们居然能这样无拘无束爽利地高谈阔论。居然能这样近乎放肆地大声欢笑,这对她来说简直就是无法想像,但也对她充满了诱惑。

他们都在说些什么呢,怎么这么高兴呢。她这样想着,怔怔地看着门口发呆,眼睛里有一丝向往。

“吱呀”杏儿兴高采烈地开门跳进来,“姐,二少爷叫你过去呢”

“我?”董宛不确定地问了一声。

“是呀”杏儿拉住她,“快点呀,二少爷那边都快炸开锅了”说着杏儿不容她多想就将她拉出门去。

扫红轩的门大敞着,欢笑的声浪一拨拨传出来。怪不得声音这么大呢,原来是门没关的原因。这样想着,董宛已经被杏儿拉进了门。

屋里大概有七八个年青学生,有男有女,大家正聚在一起高声谈论着什么,沈子贸背对着她们站在人圈里正说着话,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来。

他漆黑的眼眸在见到董宛的一刹那变得更加明亮起来,董宛的脸颊透过一丝红晕,眼睛垂下来。

“哎,大家静一静,帮你们介绍一个人”沈子贸回身大声说着,走到董宛身边来,屋子里立刻安静了许多,大家都好奇地把目光集中在董宛身上。

董宛更不好意思了,嗔怪地看了沈子贸一眼,沈子贸只是鼓励地对她一笑,就对大家介绍说,“这是董宛,对咱们立人学校可是慕名已久,说不定今后还会成为咱们中的一员呢,我们欢迎她也加入今天的讨论好不好?”

“哗”一阵热烈的鼓掌声,七八个陌生而年青的面孔都热情地向董宛微笑着,纷纷邀请她加入。董宛的脸因激动而有些绯红,她向他们点点头,羞涩地说,“大家好,谢谢你们”

然后她扭过头低声对沈子贸说,“别胡闹了,我什么都不懂怎么能加入呢?”

沈子贸眼睛亮亮地看着她,“谁说你不懂?什么事都是从不懂到懂的,即使真的不懂你也要听听,这比你一个人闷在房里好多了”

董宛看着他充满热情和鼓励的眼神,心里一热,这时一个穿着白袜短裙竹布衫的女学生走过来挽住沈子贸的胳膊,歪头看着董宛。

“沈子贸,也不帮我介绍一下?”

董宛被她大胆的举动吓了一跳,她看看沈子贸又看看面前留着齐耳短发,有一张心型脸笑容甜美的女孩,眼里不禁有点惊讶。

沈子贸脸上有一点尴尬,不过一会儿就恢复了。他对女孩说,“这就是董宛”

然后他看着董宛,温和地说,“董宛,这是我的同学夏若南”

“还是同桌”活泼的夏若南又补充一句,一双笑眼上上下下打量董宛,“你好,常听沈子贸提起你,可是我真的没想到你这么漂亮”

董宛脸一红,悄悄扫了一眼旁边的沈子贸。可以看出眼前的女孩和沈子贸异常熟稔,只是他常在她面前提起她吗,提起她什么呢。沈子贸的脸也有点不自然了,他拿眼瞪夏若南,这些都被董宛瞧在眼里。

董宛轻轻一笑,轻声说,“你也很漂亮”,是的,眼前的女孩笑容很甜美,性子也很活泼,董宛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爽快的女孩。

如果她是沈子贸的话,有这样的同桌一定是件很快乐的事,她悄悄地想,慢慢打量沈子贸和夏若南。

“以前我也这么觉得,不过现在看到你,觉得自己差远了,是不是沈子贸?”夏若南半真不假地说。

沈子贸看了董宛一眼,董宛撇开头,觉得这个女孩真是刁钻。沈子贸清了清嗓子,并没回答夏若南的问题只是说,“我们大家继续讨论报纸的事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