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章 选调生(1 / 2)

加入书签

在书记办公室里,徐保山也在忙碌的准备着上午责任工分会的资料,晚稻插秧的工作已经全面结束,后面就是抽灌水和打药的问题。

种水稻是农村工作中最复杂的环节,先要保证水的供应。

旗山公社这么些年别的工作没有大进展,水渠建设是真的要远好于一般农村地区,从一沟渠建设到十二沟渠,横六纵六的十二条大水渠加上数百条水渠,源头是琵琶湖、旗山水库,供水条件非常好。

一旦撤社建乡,和其他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一样,这些水渠就会采取有偿使用,农民放水、抽水都要交钱。

种地的成本绝对不止农业税、管理费、种苗、农药化肥四大样,抽水、放水、收割、运、烘、插秧、补秧……都是好大一笔钱。

撤社建乡以后,就算26以后的农业税取消了,管理费要交吧,田埂沟渠的维护费、农机专用的道路费、晒场费、水利费、防洪费、防风林建设费、村级公路建设费、农用机维护费和上牌费……摊派啊,不摊派的话,乡镇政府怎么维持运转?

中国农村……难啊!

除非你能将各地乡镇政府的机关人员和开支裁撤掉八,除非你能将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提高到3亩,否则就不能指望种地来实现老百姓的共同富裕之梦!!!

徐保山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是上缴公粮,部分未能种上水稻和晚稻的地区要补种秋玉米,忙的根本没有精力过问旗山肉联厂和杨少宗的事。

见杨少宗已经来了,徐保山还是很匆忙的招呼一声让杨少宗先坐下来,他这才重新翻出一份材料拿给杨少宗,道:“少宗,地委的彭书记对你的映像是非常好的,他特别给你争取了一个省委组织部后备干部的选调生名额。按道理来说,你现在应该去省里报道参加这一届选调生的岗前集中培训,考虑你现在正忙着旗山肉联厂的事情,彭书记也和省委组织部申报了一个特批,允许你先调到咱们旗山搞工作,等一段时间再将你送到党校重新补课。”

“啊?”

杨少宗真是惊讶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钻上了选调生的空子和名额,这真是太出乎意料了,难怪会折腾这么久都没有消息。

他想不透自己是何德何能,竟然要劳烦地委的彭书记如此积极的为他争取了一个选调生的名额,还是特批的不用去省委集中培训……这倒未必全是好事,因为同一届的选调生在一起要培训几个月,大家也就是在这个期间内相互熟悉结识,形成一个特殊的关系,分派到各地之后也会相互通报消息。

总之是异常的喜出望外呢!

见杨少宗很惊讶,徐保山就将手头忙碌着的各种事情都放一放,他稍加思量才和杨少宗强调道:“杨啊,地委的彭书记对你确实是非常重视的,你给他留下了两次非常好的映像,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和起步,你要抓住彭书记和党组织对你的信任,扎扎实实的搞工作。我准备将你安排在工交科当办事员,兼任旗山肉联厂的副厂长主抓生产,这也是彭书记的意思,要好好的锻炼你,多给你一些机会!”

杨少宗挺高兴的点着头,这又追问道:“书记,那您打算让谁来当旗山肉联厂的厂长?”

杨少宗毕竟还是太年轻了,刚大学毕业就当厂长,这似乎不太符合规矩,何况他现在是选调生,他在地方的一些安排就得由上面说了算,徐保山已经没有第一的话语权。

徐保山想了想,和杨少宗回答道:“我是想让供销社的站长杨建林来做这个厂长,他是我们淮海化工学院的正规大学生毕业,如果不是家庭背景有点问题,那时候也不回分配回旗山工作。他管理经验丰富,能力突出,对县市的物资部门比较熟悉,应该说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听说是“杨建林”来担任厂长,杨少宗就没有太多的异议。

他当然想做厂长,可他对于杨建林这个人还是很了解的,那确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在旗山公社撤社建乡后,杨建林就离开旗山公社去南方特区在大学同学的公司做事,自己也代理了几个国外的陶瓷卫浴品牌,97年以后,他在佛山建了自己的陶瓷厂。

杨少宗是在25年才遇到杨建林,那也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相识,后来也一起在淮海市的滨海新区投资兴建新的瓷砖厂。

旗山后期家致富的人基本都是靠着旗山的地区矿产资源,杨建林则是一个例外。

对于徐保山的任命,杨少宗只是微微点头,他知道自己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何况这个安排已经是徐保山在权力之内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

徐保山则道:“最近一段时间是大农忙,确实是非常忙,我暂时也不管不了肉联厂的事情。等几天忙过了这个阶段,我再找时间将你和杨建林一起找过来谈谈,杨建林现在也忙的抽不开身,肉联厂的事情就继续由你来负责……!”

杨少宗忽然道:“书记,现在差不多可以招人了,过一段时间就得建冷库,我们得提前派人去冰箱总厂学习冷库的操作规程,还得联系几家国营大厂,允许咱们派人过去参观实习。”

徐保山想了想,道:“肉联厂的事情肯定是很重要的,这样,这个事情就由你和办公室的唐主任一起负责,你先招三十个人,等插完秧了,就是要招三百个劳力也没有问题!”

杨少宗点着头,道:“行,那书记您先忙吧,其他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了,我先去找唐主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