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4章 婚姻的本质(1 / 2)

加入书签

rad2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遇了、相识了、相爱了,最终成为眷属。这都不是偶然的事,这是命中的安排,是缘分。

李冬生和紫竹几乎同时与李梅相遇,紫竹作为这座大庄园唯一的继承人,出身优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举手投足间尽显贵气。反观李冬生,不过是一介寒门书生,虽身着洗得发白的长衫,却难掩眉眼间的英气。

按理说,无论从哪方面比,紫竹都比李冬生优越许多,可命运的齿轮却偏偏向着李冬生转动,他终究没有竞争过李冬生。很快,李梅便投入了李冬生的怀抱,紫竹只能远远望着二人相携的身影,满心苦涩,却没有任何脾气。

李梅当然知道紫竹的身份,也明白他看向自己时那炽热又含蓄的情意。可是,感情的事从来不由理智决定,她独独对李冬生情有独钟。李梅清楚李冬生贫寒的家境,父母也是靠着在紫竹家的庄园里维持生计,家中甚至连像样的藏书都没有。但她为何偏偏倾心于他?

这倒不是因为李冬生容貌出众或是魅力非凡,主要原因是李冬生非常善于在李梅面前表达自己对她的情感,那个时候还谈不上现代人所谓的“爱”。李冬生对李梅不但从心底里喜欢,生理上也有着难以抑制的渴望,而他都能用恰当的语言向李梅表达出来。每一次目光交汇时,他眼中的深情几乎要溢出来;每一回轻声细语,都像是最温柔的情诗。

女人最喜欢男人的表白,李梅也是第一次同这样有才华的男生接触,自然被他的甜言蜜语所征服。

初次见面时,李梅看到李冬生写的一手好字,笔走龙蛇间尽显风骨,便对他心生敬意。她看好这个书生,预判他一定会出人头地,一定会金榜题名,对他寄予厚望。

此后相处中,李冬生更是将自己的才情与真心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她面前,陪她谈诗论画,听她诉说心事,一步一步走进她的心里。

时光流转,李冬生和李梅的感情愈发深厚,双方父母也对这门亲事十分满意。很快,李冬生家便托了媒人上门提亲,李家虽不富裕,却也尽力筹备了聘礼。李梅的父母见李冬生踏实上进,对女儿又情深意重,便欣然应允。

大婚那日,红绸挂满街巷,锣鼓喧天。李梅身着凤冠霞帔,盖着红盖头,在喜娘的搀扶下,缓缓走向花轿。她满心欢喜与期待,想象着与心爱之人共度余生的美好画面。而花轿外,李冬生骑着高头大马,嘴角始终挂着抑制不住的笑意,意气风发。

人群中,紫竹静静伫立,他看着这热闹的迎亲队伍,眼神中满是复杂。他知道,自己终究是晚了一步,错过了此生挚爱。但他不愿李梅看到自己的难过,强撑着笑容,默默为二人送上祝福。待迎亲队伍走远,他低声呢喃:“梅儿,愿你此生幸福……”此后,他将那份爱意深埋心底,看着李冬生和李梅的生活越来越好,偶尔想起往昔,也只是轻叹一声,不再有过多波澜。

因为失去自己最想得到的,反而触发了他备考的决心。当他遇到困难时,便一再激励自己:“一定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一定要考取功名!”

母亲和父亲看到紫竹一天比一天懂事,一天比一天更加用功读书,感到非常的安慰。

“阿弥陀佛,紫竹这孩子终于开窍了!”

“他可比他姐姐懂事晚,每一个人不经历一些事是长不大的。”

“阿弥陀佛,比起他姐姐,他还没有任何经历,他的命好。李冬生都娶了媳妇,紫竹也该请人说亲了。”

“你看上了谁家的姑娘没有呀?”

“阿弥陀佛,还没有。你呢?”

“我才想到这件事,留意一下吧,毕竟这是儿子的终身大事。”

自从李春妹一家人悄悄搬进紫云庄园后,鱼恶霸便派出手下的爪牙四处寻找他们的下落。而他们把李春妹家附近十几里地的村庄都找遍了,也没有发现李家的踪迹。

他们只好回去对杨恶霸说:“吐蕃人攻进来时把他们的村子都烧掉了,李春妹既年轻又漂亮,那些吐蕃人能放过她吗?肯定被吐蕃人抓走了,您老人家就别为她费心思了。”

鱼恶霸一想也对,那么鲜活的美人谁不喜欢呀!而且吐蕃的士兵个个都好色,见了李春妹肯定不会放过。所以,他不再派人四处寻找李春妹,又去寻找别人家的姑娘了。

在经济社会里,有钱人永远是穷人的主宰,穷人永远是有钱人菜板上的肉。鱼恶霸看上谁家的千金,就逃不出他的手心,李春妹能逃过一劫全靠紫竹和周兴暗中帮助。其实,明着斗,鱼恶霸也不可能斗得过。

陈回光回到木刺山看到的是一派热气腾腾的生产和建设景象。木刺山的长城已经打好了地基,开始修筑城墙了。木刺山的百姓听到娘子军要修筑长城的消息后,都想出一把力。真的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晨光还未完全驱散山间薄雾,木刺山脚下早已人声鼎沸。年逾古稀的张老汉佝偻着背,却执意要将自己积攒多年的十两碎银塞进负责筹钱的士兵手中:“俺老了,扛不动石头,这点钱就当给修长城的孩子们买碗热汤喝!”

一旁的年轻媳妇们也不甘落后,自发组成后勤队,提着竹篮穿梭在人群中,篮里装满了新烙的面饼和冒着热气的粗瓷大碗茶。

山路上,运送石料的队伍蜿蜒如龙。二十来岁的猎户李三,带领着村里的年轻伙们,将从深山里开采出的巨大青石,用粗壮的麻绳和结实的木杠捆扎妥当。他们齐声喊着号子,“嘿哟!嘿哟!”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有力,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透了粗布短衫,却没人喊一声累。有的汉子手掌被麻绳磨得鲜血淋漓,简单缠上布条后,又立刻加入到队伍中。

城墙施工现场,工匠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经验丰富的老石匠王师傅,手持凿子和锤子,眯着眼仔细雕琢每一块砖石,嘴里还不时念叨着:“这长城可是咱木刺山的屏障,每一块石头都得严丝合缝!”年轻学徒们在他身边认真学习,递工具、搬石块,干劲十足。

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年,因个头不够高,便踩着石块,踮起脚尖,心翼翼地将石灰浆涂抹在砖石缝隙间,眼神专注得仿佛在完成一件稀世珍宝。

就连平日里调皮捣蛋的孩童们也没闲着,他们穿梭在人群中,帮忙传递工具,或是给劳累的大人捶背揉肩。夕阳西下时,整个施工现场依然灯火通明,火把将夜空映照得通红。百姓们点起火堆,架起铁锅,煮上一锅锅浓稠的野菜粥。

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简单的晚餐,一边畅想着长城修好后的安宁日子,欢声笑语回荡在木刺山的夜空,与此起彼伏的劳作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赞歌。

紫云这几天可忙坏了,这项工程是百年大计,不可以有半点的瑕疵。她每时每刻都在督促各个工段的管事,一定要把好质量关,每一块砖石都刻有生产者的名字,出了任何问题都能找到负责任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