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3章(1 / 2)

加入书签

rad2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

理论上,最好的选择是两人都保持沉默,从而让官方没有确凿的证据给他们判刑。

但事实上,因为两人被单独关押,无法进行有效沟通。

随着时间流逝,以及官方的故意引导,他们会对同伴产生怀疑情绪。这时候其中一方,甚至多方,都会根据目前的情况作出最优解,即坦白自己的罪行,希望获得减刑。

胥假装受到砚山的胁迫,就是这个道理。

他给洛水流域的所有部落首领,甚至可以说贵族,创造一个心理困境。

他们没办法保证,自己不会是下一个虞部落,不会遇到另一个属于自己的砚山。这时候他们就有两个选择,要么将胥驱逐,要么接受洗礼,成为良民。

但问题在于,他们联手的情况下,虽然有可能驱逐胥,但他们自己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就是懦夫博弈的理论。

也可以说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个理论如下。

两个人各自开着一辆车,向同一个目标驶去。如果两人都选择向前,那么双方均车毁人亡,收益最低;如果一人选择转向一人选择向前,那么没有事故发生,但是转向的人会被称为懦夫,向前的人获得最高收益;如果两人都选择转向,那么两人都获得一个较低的收益。

胥所掌握的实力远胜洛水流域的各大部落。

所以在这场博弈里面,双方的实力是不对等的。

洛水的各部落首领如果选择硬碰硬,大概率是自己完犊子,可能会对胥造成一定损失。

但如果选择合作,不仅能从胥那里拿到好处,还能得到一个保障,而他们付出的是什么,仅仅是接纳,或者承认昊国的强大。

在这种情况下,洛水的首领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就不难猜了。

胥这次出征,使用的是非常高明的计谋,以及心理战术。

擦,原来是这个道理。不过也是,如果我是洛水流域的首领,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敢乱来。

太牛逼了,这不就是《孙子兵法》里面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直接裹挟大势,让环形带的部落臣服昊国。

佩服,竟然是这个道理。

胥讲述了自己远征的经过,向着张良躬身拜道:“故而臣不敢居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