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六百九十一)提前进攻(1 / 2)

加入书签

之所以如此,则又似乎因为制订方案时他的思绪不是自由的,而是囿于别人划定的框框之内的。就在所有那些敌情、地形、任务都是不可改变的,仗也只能那么打。朦胧中,他觉得在自己的这种无可奈何之中,就可能隐藏着天才军事家应该能够意识到的更深一层的危险。至于它是什么危险,他又不清楚了。彭焘处理这种心理矛盾的态度又是同他那高傲的性情相一致的,简单地说,那就是:既然他坚信自己的军事才能出类拔萃,并且看不出那种所谓“深一层的危险”是什么,他当然没必要再去理会它!

他就是带着这样的心境迎来了战前的最后一个早晨。他以为自己内心的问题已经解决,没想到仅仅是暂时被回避了。这一天他过得异常紧张和激动:先是胡琏和赵震来到一号岭,差点将他从3团的指挥位置上换下去;接着是刘宗胜,用自己的方式清楚地表达了对他的作战方案的不信任。来自上头的不信任他有办法对付,刘宗胜的不信任却让他心境大变,毕竟这是出自一个真正的军事专家内心的不信任,后者的实战经验比自己还要丰富!彭焘当即决定撇下所有的事情,驱车到各营去:战事已迫上眉睫,他没时间也不能够再怀疑自己的作战方案,能够怀疑的只有执行该方案的部队了!

身为一名战地指挥官,又处在这样一个不寻常的夜晚:参加过几场战争的彭焘如果能冷静地做一番思考,或许就会明白此刻出现在部队和团指挥所内的普遍的亢奋情绪,既是战争给参战者心理上造成的沉重感的歪曲反映,又是进人战区后他的自信、坚定、胜券在握等等精神特征在全团官兵心理上引起的折射。但他今晚迫切渴望从心底去除掉那最后的一点怀疑和不安。

一个新的作战设想在彭焘头脑里变得清晰起来。军师长官原来为各部队规定的发起攻击的时间是明晨六时四十分,完成全线炮击之后,步兵才能发起冲击。由于今夜3团各分队占据的攻击出发地域距离一号岭三座苏军高地仍有1000到三千米之遥,即便炮击开始时就让工兵在雷区中开辟冲击通路,步兵随后展开冲击,接近高地时炮击肯定也结束了,接下来冲击部队就可能被迫转入强攻。今天早上他对军长夸下了速战速决的海口,但具体想到一场强攻式的战斗,他又有些心虚了:工兵分队仓促之际能为步兵开辟出的冲击道路宽度是有限的,于是步兵一次正面对敌展开的兵力也是有限的,敌人只要在山头上架起一挺高平两用机枪,封锁住冲击通道,高地就有可能久持不下。明天他与朱永德竞争的只是结束战争的时间和完成战斗的质量,如果不能速战速决,他就将失来垂手可得的胜利!

必须缩短攻击部队向高地运动的距离。最好能在炮击尚未完结时摸到敌人鼻子底下,才能使攻击行动成为奇袭而不是强攻!本书首发

“怎么回事儿?!”

“团长,他的164高地上根本就投有敌人!”张涌泉哑哑地笑了一下,说。

“没有敌人?”

彭焘一下子没能理解这个意外情况的含意。但话刚出口,他的脸色就微微白了!“张涌泉,你把情况说详细点儿!”他不甘心地说,语气变得更严厉了。

“团长,我一刻钟前带三连一排摸上来,本打算藏在敌阵地前就算了。后来听听敌人堑壕里什么声音也没有,忍不住就跳进来摸了一遍,一个人毛儿也没碰着。……倒是在高地阵地后面找到一个竹子和稻草搭成的棚子,棚子里一堆柴灰还热着。我怀疑164高地可能只是敌人的警戒阵地,白天来几个人放哨,夜里撤回去!”

彭焘想说什么又止住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差一点说出口的话才是对他的最大威胁:如果海拔最高的164高地上没有敌人,一号岭另外两个高地——342高地和631高地上也可能没有敌人!他已经不再担心张涌泉在164高地上暴露我军企图了,现在令他的心为之惊悸的是另一种前景:当他把自己呕心沥血制定出的作战方案付诸实施时,他要攻打的山头上却没有敌人!

“不,……这怎么可能!?”有一忽儿他的全部意识都在激烈地反抗这个分明已存在的事实,同时也就承认了它的严峻存在。彭焘的心一下乱得厉害:如果整个一号岭上都没有敌人防御,这仗他还怎么打?!

“团长,既然已经摸上来了,就得利用这个机会!”张涌泉的声音又在他耳畔响起来,“我想把三连全部拉到山梁上来,埋伏在高地两翼。估计敌人拂晓前后会上山。等我方炮火急袭一结束,立即从侧后冷不丁地给他们一个突然袭击。这样明天早上的仗就会变得很简单!”

“你敢保证拂晓前后敌人会回到高地去?”彭焘松一口气,语调仍是严厉的。他已从绝望中窥见了一线生机,却不敢太相信它!

“我敢保证!”张涌泉很干脆地回答,语气也变得严肃了,“我军大集群压在基比夫山一带,敌人不在一号岭上派一兵一卒是难以想象的。但他们兵力有限,想派很多人又不可能,结果就朝这儿派了警戒哨。……团长你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到敌人!”

他的心思又被张涌泉看透了!但彭焘还是受到了鼓舞。不,他还不能让自己的部下相信他们打的只是敌人的一处警戒哨。“张涌泉,你听着,告诉你的人,你自己也要记住:你们打的不是敌人的警戒哨!拂晓时上来的是敌人的一个加强排!……这么重要的阵地,他们不可能连一个排的兵力也不放!”

张涌泉立即明白了他话中的含意。“知道了!”他说。

“我同意你对三连的安排。不过要绝对保证安全,不能过早被敌人发现!也不要让拂晓我军的炮火打到他们!”

“明白!”

放下电话,他一颗高悬的心才落了地,大脑却在紧张地思考一号岭上的新情况。一旦拂晓没有敌人的危险大致可以排除,张涌泉提前摸上164高地又成了一件好事。如果此时164、2、631高地上都没有敌人,就出现了一个他可以加以利用的宝贵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