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五十四)斯大林的“东方”计划(2 / 2)
在斯大林的命令下,满载苏联石油、橡胶的列车穿过辽阔的俄罗斯平原向西驶去,终点是德国按99年8月苏德之间达成的协议,两国间贸易额为25亿马克左右,而940年2月日在莫斯科签署的贸易协定则规定双方在未来的8个月内最低换货额为104亿马克为了拉拢德国人忠实履行协议的斯大林向德国提供了200万吨谷物、120万吨石油、20万吨棉花、八0万吨磷酸盐,大量其他重要原料和从德国过境的150万吨大豆斯大林本人也对德国驻苏大使表白友谊:“我们应当永远做朋友,你应为此做出努力”舒伦堡大使倒还真的在做这种努力,诸如此类的话又被舒伦堡带给了斯大林或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当然斯大林的努力没有白费德国方面也给了丰厚的回报德事顾问团的进驻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大清洗”对苏军战斗力带来的恶劣影响德国先进的技术也使苏军的装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跟随德军横扫欧洲的苏联军团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而这些在未来的战争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就在斯大拼命拉拢德国人的同时进攻中国的准备正在大规模展开国防工业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在坚信“一懒二笨,其他全是美德”的斯大林看来,“设计师总是给自己留有余地,他们没有把潜力全部挖出来,应当从他们身上榨取多的东西”而对工厂中的工人,斯大林则靠严厉的行政、刑事处罚加上劳动竞赛和宣传来督促其工作,有时上班迟到几个时就得坐牢在斯大林的鞭策下,苏联军事工业生产迅提高从99年到94年6月苏联国防工业产值增加9%,而其他工业增长仅%建的工厂开始向乌拉尔、伏尔加河、西伯利亚等纵深地带延伸航空工业增长尤其显著一个德国空军的一个代表团曾参观过几个中国航空球形轴承、合金和航空发动机工厂回国后,他们在给德国政府的报告中宣称苏联的飞机制造业是全欧洲最大最先进的在这一时期,除了式飞机外苏联在武器产量上已经大大过了中国苏联生产这种坦克的目的之一,是因为他们确信中国人拥有“无畏舰”般的巨型坦克,而实际上根本没有军队加紧了训练在西部特别军区,从940年8月到战争爆发,共举行5次集团军级野战演习,次集团军级的司令部就地演习,5次军级作战演习,次方面军级作战演习,次有2个机械化军参加的无线电演习,2次师级和次军级操练苏军的大规模扩编和改组也在进行中军队人数从99年的98个师200万人急扩充至94年6月的0个师500万人按西班牙内战的经验被取消的机械化军重组建了起来这些机械化军一旦配备齐全,将拥有29899辆坦克,其中包括584辆-34、kv坦克苏联航空兵将原有的航空旅改为师和团,式飞机已经开始装备部队,5个空降军也在组建中苏联的战争准备的规模真正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但在进攻开始前,这些准备还远远没有完成旧的部队尚未从大清洗的严重摧残下复苏,大量缺乏训练的建部队又使全军的整体素养进一步下降宏大的换装计划才刚刚开始,少量的式装备还未形成战斗力但从其已有的巨大规模和趋势来看,一旦这些准备工作完成,红军将对任何敌人形成绝对压倒优势
进攻前夜的苏军是一台功能强大但还未组装完成的机器但很多人相信斯大林说的话:红军将对中国人占据全面优势
在中苏战争爆发后,斯大林的宣传部门大肆宣传苏联是在中国对苏联发动“毁灭一切的蒙古人风暴前”采取了预防行动这种说法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在战争爆发前不久,苏联侦察机关就发现华军正在国境线大规模集结,而后方则在加紧动员红军高层对此有着种种不同的猜测总的来说,苏军总参谋部倾向于将华军的集结看作是中国向苏联显示实力尽管如此斯大林还是将中国准备入侵苏联的所谓“证据”,通知了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普
在战争爆发前的几个星期在边境地区俘获的一些华军先进装备和绘制精密的苏联地图,以及其他一些真假参半的材料也被作为“预防性战争”证据但这些证据甚至说服不了苏军将领自己,何况他们精细得要命的德国盟友而令人吃惊的是,不久,有“说服力”的证据居然由中国人自己提出来了
一份由苏联情报员佐尔格送来的标题为“致华夏联邦大总统:关于华夏武装力量战略部署计划的设想”的文件引起了轰动这是由当时的华军总参谋长张孝准将军亲自拟定的一个报告:报告认为苏联军队已处于总动员状态,有广阔的后方,因此“苏联及其盟友德国意大利能够派出320个师进攻中国”,“为了及时防止这一点,我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让苏军统帅部掌握行动的主动权,要赶在敌人前面先展开军队,并在苏联军队处于展开阶段,尚未组织起战线和各兵种协同之际向苏联军队发动攻击”,“攻击的目的是切断苏联与其盟国的联系苏联的石油是中国战时工业的血液”这一文件的披露使“中国入侵”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虽然很多德国将领怀疑这份文件的真实性未完待续
filsarilhl11441430八476hl
:。:3v
rad3
sr="ggdlgdj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