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章:商谈合作(2 / 2)
林强其实一直就在思考着这个项目,没想到李诚实主动提出来,当即表示很有兴趣,两人商定桑拿完后回去再具体商谈。
李诚实的抛光砖厂看起比较杂乱,显然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
抛光砖厂里甚至连办公室都没有,林强站在地面上还淌着水的加工车间里,心里既佩服于李诚实精明敏锐的商业触角,也意识到像李诚实这种初中还没毕业就出来闯荡社会的人毕竟还是欠缺了些理论上的东西。
但往往就是他们那种人,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更能迅速的捕捉到商机,说得更准确点是,他们更能大胆而及时的利用商机,反而是那些怀揣大学文凭、满腹经纶、自命不凡的骄子们,纸上谈兵了得,却总是瞻前顾后、延误商机。也因此,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期,腰包鼓鼓的大都是像李诚实这些敢冲敢拼的人士。其实,说他们是暴发户真是的带有贬义和酸葡萄心理的,客观地说,他们那种坐起立行,敢于尝试的作风和精神,是应该得到这种回报的。
林强既得益于所受到的教育,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很早就熏陶于商场中,使他既能有普通层面上的理论知识,也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把理论联系到实际中的机会。在林强刚刚踏入商海之时,信息还相当的不畅通,不用说互联了,就是移动电话,那时习惯称作“大哥大”,甚至连传呼机,都属高档奢侈品,只有那些为数不多的成功人士,“老板”级人物才用得起,因此,在那个时候,只要头脑稍稍精明并敢于去尝试,大都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林强很庆幸,自己赶上了这种机遇。初涉商海的他,也算是有成就了。当然,在自己的心目中,相比于李诚实这些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跟覃晓花,谢勇这些有幕后关系的弄潮人士就更没有类比性了。
“林强,怎么样?咱们俩联手肯定可以打开一片新天地的。”李诚实指着那些抛光机对林强说。
对于这个新入行的同行,李诚实也是暗暗欣赏,上次参观完林强的加工场后就萌发了跟他合作的念头,而林强那种同样敏锐的商业目光和步步为营而又不失灵活的经营手法,已经在广州的陶瓷行业中渐露头角,特别是最近这段时间林强以厂价送货上门大量代销正品货的做法更是让他在潮汕人中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也更加坚定了李诚实的想法。
“阿李,不瞒你说,我是很有兴趣。但具体的情况我还真的不熟识,你能介绍介绍吗?还有,不知你想怎样合作呢?”林强递了支烟给他。
李诚实接过烟点着,把抛光砖加工的过程和现在他的厂子情况简单的介绍了下,并提出了个让林强稍感意外的合作方案。
林强觉得这个方案明显对自己有利,但他还是觉得需要再仔细思考,就说要先回去跟父亲商量过后才能决定。
从抛光砖厂出来后,林强边开车边想,这对自己来说,又是一个机遇。凭他的直觉,抛光砖这种陶瓷新贵很快就会取代耐磨砖成为地板砖的主流,而每每推出一种换代产品时,其中都会蕴含着很大的商机,此时正是最好的切入时机。
反观自己正在经营的次品货,由于门槛儿太低,仅仅半年时间,竞争已相当激烈,利润空间也在急剧下降,林强已不得不思考着如何改变经营品种,而抛光砖一直是他考虑的首选。
本人另一部说《儒商》正在连载中,讲述林强在商海中的精彩经历,欢迎大家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