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实地考察2(2 / 2)
“挂你个头。”军长举起手里餐巾朝林强作摔打状。
众人便一阵哄笑,因为明天一早还要跟团委和教育局一起深入北部山区,林强谢绝了同学们的盛情邀请,没有去卡拉k,早早赶回了凤城迎宾馆。
粤北凤城虽然是省的重点扶贫区,可凤城市里随处可见各种高档豪华车。这种现象早就被电台报纸披露过,传说大批的扶贫专项资金划拨到凤城后,便被层层截留克扣,真正用到扶贫实处的资金大打折扣,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直接打击了社会扶贫的热情和信心,省扶贫工作领导组曾就此成立了专门调查组。
林强对此是早有所闻,因此,他这次向团市委余书记汇报时,坚持要做定点扶贫,确保扶贫资金能真正的落到实处。
第二天一早,凤城团市委安排了一台三菱越野吉普车,领着林强他们前往凤城市石潭镇大石村实地考察。
大石村位于凤城市西北部,距广州200公里不到。郭建华介绍说,大石村属于石灰岩溶蚀山区,整个村内岩石多、植被少;岩洞多、水源少。素有“七分石头三分土,吃水用水贵如油”、“下雨水汪汪,雨停水跑光”的说法。因土地贫瘠、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问题非常突出;大石村原有住户近百户,原有村民近六百人,近年陆续有不少村民已弃乡迁移,村里绝大多数的青壮年都出外打工,现在留在村里的村民只有不到三百人,多数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低保家庭,生活极度艰难。
教育局的肖局长也介绍说,大石村是距石潭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庄,交通极为不便,村里有一所非常简陋的学,学生人数量最多时曾达到一百三十多人,现在只剩余不到百人了,教育局曾想过把学并入到其他村的学里的,可由于距其他村路程很远,不具备操作性,只能作罢。
来到石潭镇后,在镇团委的带领下,林强他们沿着一条崎岖不平的山区道前往大石村,那条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绕着一座大山转了一圈,好不容易才来到了大石村学。
几间低矮破旧的泥坏房呈一字型排开,这就是学生的教室了,教室前面是一片黄泥平地,平地上竖着一个用两根木头搭建成的简易蓝球架子。五十多岁的潘校长带着林强他们参加了教室,林强发现,只有其中的两个教室配备了破旧的课桌,其他教室里都是用简易的长木板来当课桌。
郭建华告诉林强,那些旧课桌还是去年他们团委专门送过来的。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林强还真的想像不到,山区里的贫困程度,心里难受得很,他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了不少的相片,并在心里暗暗下决心,回去后一定要说服张总,以单位的名义尽可能的改善这个大石学的教学环境。
林强是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广州的,他把所了解到的情况向张总作了汇报,并列好了详尽的帮扶计划,包括为学校添置新的桌椅和黑板,援建一个水泥球场,办一个型的图书阅览室,并发动全厂的团员青年,积极参与一对一帮扶活动。从潘校长口中,林强了解到,大石学现有学生九十三名,他准备动员全厂的十六个团支部,平均每个团支部定点帮扶其中的几名学生,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帮扶。这是一种全新的帮扶形式,不但可以让受帮扶的对象能确确实实的得到帮助,而且可以让奉献爱心的帮扶人能直接面对受帮扶人,能亲眼见到自己的帮扶真真正正的发挥了作用。
------
本人另一部说《儒商》正在连载中,讲述林强在商海中的精彩经历,欢迎大家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