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经济政策(2 / 2)
最后,林耀坤控制了陈洞村四个砖瓦厂所有的砖、瓦泥坯制作,每天几个厂连着转,成了大忙人。林清流年后也不自己制砖坯了,每天就帮着计计数,当然还得负责工人的伙食。那几个去年就从高桥乡下来的同乡,也被林耀坤分派到各个砖瓦厂做管理工作。当然林耀坤也不会忘记大队苏书记了,在后面那三个砖瓦厂里都给了他15的干股。
而此时的林巨昌,早已在春节期间到处走访市场,瞄准了砖瓦成品的倒买销售。春节过后便从砖瓦厂拉了好几大车成品倒卖给市里的销售店铺,从中大赚差价。不久之后更在广州瘦狗岭以每月200元的价钱租下了近300平方米的路边空地,搭起简易棚架,自己开起了店铺。
林耀坤在承包砖瓦厂的一年多时间里,积累了一笔不少的资金,也于去年初在广州天平架租下了一个六十来平方的临街铺面,开起了现在这个广州高桥建材经营部。
应该说,林耀坤和林巨昌他们就是广州改革开放后最早的那批个体户了。在当时,政府还没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专门管理这些仿佛突然之间就冒出来的个体经商者。
现阶段全国的情况基本都差不多,个体户还很难拿到营业执照,只能是无牌无照,却实际经营,游走于政策的边缘。
令林耀坤无比兴奋和欣慰的是,从《广州日报》看到,今年下半年,政府首次明确了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虽然还没有形成法律法规,但这是来自政府的声音,足以让林耀坤他们得了定心丸。在接下来马上就要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相信就会有正式定论,他们这种个体私营经济便会获得稳定的法律支持。
林耀坤时刻都在关注着政策的风向,一旦时机成熟,他肯定第一时间把自己档铺的工商手续办好,堂堂正正的做生意。
林耀坤是中午时候赶到凤城的,陶瓷厂中午休息,他正好有时间到凤城一中看看儿子。
林强从饭堂打了两份饭,与父亲在树荫下的石椅子上边吃边聊。听到林强期中考试获得了全年级第二名,林耀坤深感欣慰,他告诉林强,弟弟林峰在高桥中学也取得了期中考试年级第一的好成绩。他也跟林强诉说了这几天自己心中的郁闷,林强虽然还不能全部了解,但从此也开始了对政策、形势的关注。
“强子,高中的学习任务繁重,一定要注意身体,补充营养。”林耀坤从包里拿出了两袋东西,递给林强说:“这瓶是天津麦乳精,平时可以冲来喝。还有这个是果汁露,听说是浓缩的,很甜,要加很多的水冲淡来喝,直接喝会很腻喉的。”
天津麦乳精在当时的城市里可是高档的东西,普通人家都舍不得买来吃,常被当作高档礼品送人。
“强子,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营养一定要跟得上。对了,饭堂的伙食还习惯吧?伙食费够不够呀?”林耀坤关心的问道。
“爸,伙食费足够了。”林强连忙答道。他父亲每个月都给他几十块钱的伙食,想想那些家庭困难的同学每个月连十块钱的生活费都很难凑到,林强都觉得自己有点奢侈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