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寄情安平村(2 / 2)
众人连声说着谢谢,一人一抱蔬菜,离开了菜地。走在路上,自强说:我的文化水平低,我德仁哥在农村呆了1八年,对农业社的特点一定有他的看法,请他给大家谈一谈嘛。
大家都说好,德仁诚恳的:和自强说的差不多,我能有啥独特的看法呢?自从成立了农业社,农民的命运就和农业社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了。农业社是靠工分吃饭的,社员说:
吃工分,穿工分,
工分是咱命根根。
一天不把工分挣,
心慌意乱像生病。
两天不把工分挣,
人们都说咱无用。
三天不把工分挣,
今后生活咋么弄?
王晓美笑了:真的这么严重吗?
德仁认真的:你想一想,除过按人头分配一定的口粮、菜油、棉花外,其余部分都要按照劳动日分配,谁不想多挣工分,多分配,多分钱。可是,农业社就这么一大锅饭,每一个人都要伸进勺子去舀,年复一年,土地增产不了多少,而人口却不断地增加着。人人都想多挣工分,工分总量增加了,出产没增加,每一个劳动日价值反而减少了。安平村情况还比较好,一个劳动日可以分六七角钱,我家人口多,每年都要短款。一些穷队一个劳动日只能分三二角钱,还有分几分钱的。这些穷队缺吃、缺穿、缺钱,社员的日子可真难熬。……这就是说,农业社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不改革实在不行了。
说着话儿,大家回到自强家里,放下蔬菜,洗了手。院子里早就摆好了两张桌子,玉娥招呼众人坐了,一会儿,热腾腾香喷喷的臊子汤面就端了上来。马师傅挨着德仁坐着,他望着漂满油花、葱花、菱形蛋片的汤面,对德仁说:自从搬家时在你家吃过一次正宗汤面,今天总算来到臊子汤面的老家了。
马师傅挑起又细又长又白又薄的面条,慢慢地嚼着,果然是十分筋道,美味可口,他像是对德仁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
吃了一碗又一碗,大家都说好吃,好评如潮:臊子又酥又香,面条又筋又光,底汤又酸又汪……王晓美说:咱们以后每周来安平村一趟,吃一次臊子汤面。
蔣鸿轩说:你大概不知道吧?张老师的爱人被聘请到大灶上,专门做岐山汤面,你随时可以前去品尝。
王晓美说还不知道,马师傅几个人都说要去食堂尝一尝。大家说说笑笑,吃得舒舒服服,痛痛快快,最后还要喝几口汤,才算解了馋。吃了饭,自强给每人装了一袋玉米糁,拿绳子把蔬菜捆了,大家高高兴兴地上了汽车。自强把给德仁磨的三袋面粉、半袋玉米糁装上汽车,德仁有许多感谢的话,一时无从说起,自强又不让他说。倒是玉娥趁着众人收拾行囊,乱糟糟上车的当儿,硬是拉着德仁进屋献吻,德仁挣脱了跑出来,玉娥的几滴眼泪落在他的手背上……
汽车走出好远,德仁从窗户探头望去,自强、玉娥领着逢春还站在村口招手,德仁使劲地招着手,眼睛不觉湿润了…… filsarilhl112074八52225hl
:。:3v
rad3
sr="ggdlgdj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