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8章谨小慎微的小郡主,整治东宫(1 / 2)

加入书签

rad2  宜伦郡主满脸害羞,南平郡主则偷偷躲在她身后,一双大眼睛,不停地瞅朱宝和那群皇子。

她们自幼便失去了母妃,又因是女儿身,所以根本没人关注,全靠宫女和嬷嬷管教着。

朱标死后,两个郡主更是彻底被遗忘了。

朱宝看向朱栋,说道。

“快去给她俩搬个凳子来。”

朱栋连忙迈着短腿,跑到屋内搬来了两个凳子。

两个郡主壮着胆子,坐在了几个皇子后边儿。

等大家坐定,朱宝就继续讲起了孙猴子的故事。

他偶尔会说些晦涩的古文,但都会用白话文再解释一遍。

皇子们听了,都连连点头,眼中更是闪烁着光芒。

俩丫头也瞪着大眼睛,听得入神。

直到太阳西下,文华殿内亮起了灯,朱宝才停。

然后,他突然问道。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这里的两个‘明’字是什么意思,有谁清楚?”

皇子们都是一脸的迷茫。

尽管今日齐泰让他们读了一整天,但他们压根儿不懂其中的含义。

朱宝解释道。

“第一个‘明’,意为‘使’,就是使人明白什么是德行。”

趁着这些家伙们都在,朱宝决定给这群皇子们讲解一番《大学》的含义。

在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下,皇子们都听得格外认真。

甚至唐王朱桱还问朱宝。

“文中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是分开做的吗?”

朱宝点了点头。

“没错,而且这些事是递进关系,也是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

“得先学会了修身养性,端正了自己的德行,才能治理好家庭。”

“等将自己的家治理好了,才有资格考虑治国之事。”

“国家也是家,只是这个家更大,所以治国的道理,也正是从治家中慢慢琢磨出来的。”

皇子们虽是懵懂地点了点头,但却一致认为朱宝讲的比齐泰讲的有趣。

最重要的是,朱宝解释了含义后,他们便可以揣摩联想其中的意思,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都是朱元璋的子嗣,这些皇子自然都不笨,只是平时贪玩,觉得学习枯燥,所以才学不进去。

朱宝讲得生动有趣,家伙们也听得格外认真。

等天色完全黑了,朱宝才说道。

“好了,明日把《大学》背下来的,才能继续来我儿听故事。”

其实,朱宝就是想故意刁难他们,好甩掉这群熊孩子。

家伙们嚷嚷了半天,朱宝愣是没妥协,他们也只能垂头丧气地走了。

见皇子们都走了,那两个郡主也准备跟着出去。

朱宝连忙叫住了她们。

“今儿个就留在大哥这儿吃晚饭吧!”

俩姑娘怯生生地说道。

“嬷嬷会骂我们的。”

朱宝一怔,看向俩姑娘的眼神也变得有些愠怒。

宜伦郡主不敢说话,南平郡主倒是童言无忌,说道。

“大嬷嬷、二嬷嬷,还有教礼仪的三嬷嬷都可凶了,天天都会骂我们……”

朱宝听了,心中忽然升起一股无名火。

不管怎么说,她俩都是自己的妹妹,是东宫的郡主,下人无论何时都不该骑到主人头上!

当真以为这东宫没人为她俩撑腰吗?

朱宝让她们留下,又命厨房多备了些菜肴糕点。

俩姑娘看着桌上品类繁多的美食,顿时双眼放光,更是不住地吞着口水。

这不过都是些寻常糕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