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7章白莲教的踪迹(2 / 2)

加入书签

说完,朱宝便起身走出了尚书值庐。

他对门外的何广义说道。

“回吧。”

两人刚走没几步,就瞧见一个官吏朝着尚书值庐走去。

朱宝心中一动,问何广义。

“这人是谁?”

何广义答道。

“是兵部郎中方志文。”

朱宝点了点头,总觉着这人有些怪异,可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劲。

“算了,走吧。”

朱宝说道。

“是!”

何广义连忙应了一声,继续在前面开路。

洪武二十五年的六月,在诸多波折中匆匆而过,仿佛只是眨眼之间,便已踏入了七月。

时光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江水,一刻不停地向前流淌。

受去年冰期的影响,这一年的夏天格外凉爽,整个夏季里,燥热的日子寥寥无几。

随着秋天临近,天气也愈发凉爽起来。

在夏六月的后半段时间里,大明展现出了强大的调控能力。

淮、黄、西河的水位逐渐平稳回落,各地百姓在经历了洪水的冲击后,就像那顽强的浮萍和坚韧的草根,重新在大地上扎根,焕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在肃州、宁夏、陕西等地,却出现了白莲教作乱的情况,给当地的安宁带来了不的冲击。

回溯到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白莲教、弥勒教等众多教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那时,朱元璋信奉的是从波斯传来的明教。

等到他打下江山,建立大明后,便开始大力管控宗教。

他将道教尊为正统,以佛教作为辅助,把其余教派都归为邪教。

自那以后,曾经盛极一时的白莲教便只能转入地下,低调行事。

按照历史的正常发展轨迹,到永乐初年,白莲教应该逐渐走向衰败才对。

可令人奇怪的是,纵观整个明朝历史,永乐时期的白莲教活动最为猖獗,声势最为浩大,其中唐塞儿更是被教徒们尊称为“大明女帝”。

此刻,朱宝坐在书房中,手托着下巴,眼神呆呆地看着锦衣卫送来的情报,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在脑海中肆意驰骋。

经过半个月的不懈追查,何广义在交趾税银被劫一案上终于有了一些头绪。

云南锦衣卫传来消息,说在云贵地区发现了白莲教众活动的踪迹。

朱宝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

难道这起税银被劫案和白莲教有什么关联?

在这半个月里,朱宝秘密安排沐春再次护送税银进京。

至于于永昌,事实证明他与税银被劫一事并无关系。

但沐王府为了向朱元璋表明自己的忠心,不仅让沐春亲自护送税银,老二沐晟和老三沐昂也一同秘密进京,只留下老四沐昕镇守云南。

沐王府此番大动作,一方面是担心税银在路上再出意外,另一方面也是全家一起行动,向朱元璋请罪,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和对朝廷的忠诚。

这些事情都是朱宝在从中安排,朱元璋对此并不知晓。

朱宝眼神发直地望着文华殿大院,心里琢磨着,要是能确定沐王府和税银被劫案无关,那么问题就只能出在兵部了!

先前朱宝试探过兵部尚书茹瑺以及左右侍郎钟勛和马兴业。

这段时日,他又让锦衣卫仔细调查了这三人的背景和关系,但并没有发现太多可疑的地方。

茹瑺眼看就要退休了,实在没必要去冒险做这种要杀头的事。

兵部左侍郎钟勛性格豪爽,是典型的山东糙汉子。

而兵部右侍郎马兴业则是个出了名的老好人,做事总是含糊其辞,不得罪人。

他在兵部混得风生水起,似乎也没有理由参与税银被劫这件事。

112052553八33八hl

:。:vqiaqia

rad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