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8章忠臣孝子之肉,何以不甘?(1 / 2)

加入书签

rad2  哼!

朱元璋双手捧着茶杯。

咱不懂?

说得好像你很在行似的!

难得搭理你,咱自个儿晒太阳!

朱宝此时心绪纷乱。

马老头的生日,明年正月十五就到了,如果能送他一副近视眼镜作为生日礼物,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只是目前玻璃尚未被发明,历史上玻璃是在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从南番带回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西洋海的那边就有玻璃产业。

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但那时的玻璃工艺尚未成熟,汉人仅能制造琉璃。

到了明朝中期,李时珍已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玻璃的制作方法。

朱宝虽然没读过《本草纲目》,但他读过《多能鄙事》。

没错,正是刘伯温留下的那部史料!

他曾经阅读过一套完整的前朝史料。

刘基在《多能鄙事》中有所记载。

“取黑锡四两,硝石三两,白矾二两,白石末二两三,将其研磨至极细粉末,用锅以炭火熔化前三者,调和至朱红色泽,无需添加其他成分!”

换言之,玻璃制造方法的史料,实际在明初刘基的著作中便有所记载!

而后人误传玻璃是郑和从西方带回的舶来品,许多人便误以为这是外来技术。

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应该是我们祖先最早发现并制造的技术!

朱宝从书房取出笔墨纸张,仔细地将烧制玻璃的秘方书写在纸上。

“少爷,徐姑娘来了。”

朱宝并未抬头。

“嗯,让她进来吧。”

朱元璋躺在摇椅上,面色稍显变化,他双眼微睁,见朱宝在石桌上认真书写,便问道。

“徐姑娘是何人”

朱宝答道。

“一位友人。”

朱元璋轻声应道。

“你在写什么呢”

“我在为您准备的寿礼呢!”

朱元璋懒散地从摇椅上起身,背着手,悄无声息地走到朱宝背后。

但当朱元璋看到朱宝所写的内容时,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了。

“你这是打算炼制丹药?”

朱宝感到困惑。

“您这是何意”

朱元璋问道。

“你不是紫清观的主持么”

朱宝无奈地转过头。

“老爷子,我又不是真的道士,怎么会炼丹呢!”

朱元璋困惑地道。

“那你写的这方子,白矾和硝石,再加点黑炭,你是要炼出火药,把咱炸飞天?”

“你这是哪门子祝寿?是要送咱上天吧!”

噗嗤!

“咯咯咯!”

徐妙锦从后面掩嘴走来,看到朱元璋,轻轻鞠了一躬。

朱元璋仔细观察了她一番。

“嗯,长得还算水灵。”

徐妙锦脸颊微微泛红。

朱宝也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

“马爷爷,别乱说,徐姑娘是我的正经朋友,你可别吓到人家了!”

朱元璋瞪圆了眼睛。

“你还有不正经的朋友”

“……”

朱宝哑口无言。

徐妙锦却忍不住笑了起来。

“呵呵呵。”

她探头看向朱宝写的东西,好奇地问道。

“这配方,我似乎在哪里见过……”

“是不是在刘伯温的《多能鄙事》里提到过的,关于制造玻璃的方子”

我去!

朱宝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你居然记得这个”

徐妙锦答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