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孔讷推行道德经新解(1 / 2)
rad2 “啊?”
听朱元璋这么说,朱宝也越发心疼了。
“老爷子……您节哀啊!”
没想到,老爷子之前还有一个儿子也去世了。
这对老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啊!
朱元璋愣了一下,然后看着朱宝,无奈地苦笑。
他说的就是字面意思,是在一个很远的地方,不是升天了啊!
朱元璋顿时有些苦恼,若真让这孩子登了基,那些个不安分的家伙们,能服气吗
他必须得权衡一番才行!
种子已经播下,朱元璋期待着种子的发芽。
正如他将朱宝这粒种子播撒在大明帝国一样,他也期待着朱宝的成长。
出了棚子,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了朱元璋的头上。
朱元璋仰头望去,欣喜道:
“瑞雪兆丰年,来年定是个丰收年,好兆头啊!”
朱宝苦笑,谁又真能预知来年是不是丰年呢
“走吧,我们去吃饭。”
朱元璋收起思绪,匆匆吃完晚饭,便着急忙慌的回了皇宫。
他必须抓紧时间,将山西的无烟煤矿掌握在手中,然后将无烟煤运往各地销售,以确保百姓的冬季取暖。
孔讷府邸。
院内雅致宜人,正符合了他高雅的品味。
那两棵高耸挺拔的松树,就仿佛在述说着孔讷正直不屈的为人!
一群文人聚集在屋檐下,共同欣赏着雪景。
此时,有人向孔讷提问道。
“孔夫子今日召集我们,可是书院已经准备妥当了”
孔讷带着翰林院的几位侍读,计划开设一家书院,为大明培养科举人才。
当然,名义上是培养科举人才,但他们心里都清楚。
一旦培养出一名进士,那他们在百姓心目中的名声,定将大幅提升。
而且他们开设书院,学生也是要缴纳学费的。
这样一来,他们便能名正言顺地积累财富了。
不论如何,开设书院于他们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些事情,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只是绝口不提罢了。
孔讷转身看向满怀期待的众人,摇了摇头。
“不是。”
“不是”
翰林院侍读刘友德有些不解。
孔讷继续道。
“草莽山没拿下来。”
刘友德愣了一下,他身后的翰林院学者们顿时怒不可遏。
“放肆!”
“孔夫子亲自前往,已是给足了那贱商面子,他竟还如此不领情!”
“他这可是在妨碍吾等为国家培养人才,吾等应将这恶毒奸商的罪行,昭告天下!”
虽然刘友德也很是气愤,但他还是提议道。
“孔夫子,既然对方不愿意捐赠于吾等,那为何不支付些费用来购买呢,反正也没几个钱,待吾等招到学生……”
他没有继续往下说,因为提及金钱对于他们这些清高的文人而言,是不体面的。
孔讷叹息道。
“老夫已经说了,可那商人直接就开口要价一百两。”
一百两?
这么贵?
这些翰林院的文人们虽然感到心疼,但还是纷纷表示道:
“吾等凑一凑,一百两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没错!”
“孔夫子,你就答应他吧!”
孔讷摇了摇头。
“还记得乌衣巷酒楼的那个混蛋吗?他要与吾争。”
众人怔愣片刻后,突然就反应了过来。
那天的耻辱,他们记忆犹新。
蓝玉那群粗鲁的人,他们不愿与之计较,但那个羞辱了天下文人的王八蛋,他们是绝不会放过的!
孔讷冷声道。
“他拆了我的台,直接出价两百两,买下了那座山。”
嘶!
那子,还真是个混蛋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