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章 他以为是梦境(1 / 2)

加入书签

rad2公元1八95年三月,李鸿章在倭国草签了《马关条约》

因为该条约内容苛刻,载湉拒绝签字

四月初八,军机大臣孙毓汶与奕訢等人拿着李鸿章从天津送来的和约稿本,一同逼迫载湉签字

同时,慈禧也跳出来命载湉必须批准和约

没奈何之下,载湉被迫在《马关条约》上签了字

同月,康有为联合在京城参加会试的1300名举子,上书都察院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五月十一日,康有为撰写的上清帝第三书,被送到了载湉的手中

其中阐明的“富国”、“养民”、“教民”、“练兵”等变法内容,引起了载湉的共鸣

六月,康有为与梁启超在北平组织“强学会”

十月,俄、德、法三国干涉,迫使倭国放弃对华夏辽东半岛的主权要求。此为“三国干涉还辽”

公元1八96年四月,沙俄诱订《中俄密约》,攫取中东铁路权,将手伸入东三省

公元1八97年十月,巨野教案发生,德以此强占胶州湾,引发了各帝国瓜分华夏的狂潮

公元1八9八年正月,载湉在西花厅接见了康有为。事后,康有为接连上书两次,阐明了自己变法的想法及内容

三月,康有为等人组织了保国会,由御史李盛铎领首

载湉对于顽固派,进行了有力的打击,支持了维新派

四月,载湉选派宗室王公出洋游历,并颁布“定国是诏”,开始百日维新

五月,载湉下诏建立京师大学堂,陆军改练洋操,改试策论,八旗诸营开始练习洋枪

六月,载湉下诏改定科举新章

七月,载湉下诏改组内阁,并下诏赏内阁侍读杨锐、中书林旭、刑部主事刘光第、江苏知府谭嗣同参预新政

不久后,维新派于上海创办《时务报》,以汪康年为总理事,梁启超为总主笔

但是,从新政开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就预谋着对政局的控制

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下令缉捕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戊戌政变发生

八月初八,慈禧太后在举行临朝训政礼后,将载湉囚禁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至此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八月十三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六君子”在北平菜市口被杀

事后,慈禧太后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以取代载湉,史称己亥建储

“这个老妖婆,就该千刀万剐,死后被鞭尸。”刘邦恶狠狠的咒骂了一句。

公元1900年春,八国联军打着镇压义和团的旗号,行瓜分和掠夺华夏之实

公元1900年5月2八日,以英、美、德、法、俄、倭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为首的国家,对华夏发动了武装战争

公元1900年6月,慈禧太后与守旧排外大臣的反复密商后,对八国联军颁布了宣战“上谕”

6月10日,英海军2000多人由天津租界进犯北平,经廊坊之战,伤亡近300人,被迫退回天津

6月17日,联军攻占大沽

7月14日,天津被占领

八月14日,北平被攻陷

八月15日,慈禧太后带着载湉逃往西

公元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华夏对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价息合计超过9八亿两白银),以关税和盐税等作抵押

划定北平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华夏人在界内居住

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平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平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清政府保证严禁华夏百姓参加反对各国运动

外国认为各个通商章程中应修之处或其他应办的通商事项,清政府概允商议

惩办“首祸诸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