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7章 他挺能活的(2 / 2)

加入书签

“说的倒是简洁明了啊。”

“系统,开始吧。”

唐睿宗李旦,公元662年-公元716年,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朝第五位皇帝

公元6八4年,武则天废黜李显改立李旦为帝,但依然把持朝政

登基后的李旦被武则天软禁于宫中,不得参与政事,李旦因此开始了他的傀儡生涯

公元6八6年,武则天表示要还政于李旦,但李旦知道这是自己母亲的试探,便极力推辞,请求武则天继续临朝

公元690年,李旦被废黜,武则天登基称帝

公元69八年,武则天在狄仁杰等劝说下,决定立李氏族人为太子。李旦请求将储君之位让于李显

“这家伙,够聪明,看的够通透的啊。”刘邦听到这里,看了李旦一眼。

“确实看的比较长远,毕竟这个时候谁被封为太子,都会受到来自武氏一族的压力,弄不好还会身死。”始皇道。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时,李旦统率南衙禁军俘获了韦承庆、崔神庆等一帮张氏兄弟党羽,因功被封为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以宰相身份参预国政,并加号安国相王

公元710年,李显驾崩后,韦后欲效仿武则天,篡夺李唐江山

当时,李旦与太平公主便成为了韦后夺位路上的绊脚石,韦后欲将二人置于死地

得知消息的李旦三子李隆基,则是暗地里招揽人手,与太平公主密谋决定铲除韦氏一族及其党羽

同年7月,准备就绪的李隆基率先发难,率人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迎李旦入宫辅佐李重茂

后李隆基被拜为宰相,封平王,统率禁军,控制了皇城内外

见此情形,迫于压力的李重茂禅位给了李旦

几日后,李旦二次登基称帝,封李重茂为温王

登基后的李旦,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虽然李隆基有大功,但是却不是嫡长子。因此,李旦犹豫不决

“他要是立了嫡长子,怕不是又会演上一出玄武门之变吧。”刘邦感慨了一句。

“这老李家的人啊,有意思的紧。”始皇用手敲击着桌面。

就在李旦犹豫不决的时候,作为嫡长子的李成器,找到李旦,主动辞让了太子之位

加上许多当时政变大臣都支持李隆基,李旦因此立李隆基为太子

“嚯,政哥,这个叫李成器的,看的也很通透啊。”

“嗯。”始皇点了点头。

公元711年,在宰相姚崇、宋璟的建议下,李旦下诏让李隆基监国

根据姚崇、宋璟俩人的建议,李旦下诏削去了李成器等诸王的兵权,同时下诏让太平公主离开京都,迁居蒲州

但心思活络的太平公主却跑到李旦面前一哭二闹三上吊,心软的李旦不仅将太平公主留在了京都,还将姚崇、宋璟二人贬出了京城

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自己居为太上皇,但仍掌握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以及重大刑案的裁决权

此时的太平公主,依仗李旦对其的信任,在朝中拥有着庞大的势力,七位宰相有五位出自她的门下,大多数的文武官员也都依附于她

公元713年,为夺回全部皇权,李隆基发动了“先天政变”,率羽林军诛杀了太平公主的一众党羽,随后下诏赐死太平公主

李旦得知此事后,将手中权利悉数给到李隆基

至此,李隆基掌握了全部朝政大权

“李隆基这子,不简单啊。但愿他会成为一代明君。”看着画面的刘邦自言自语道。

“三哥,这子,会让你,嗯,看一出大戏的。”

“莽子,你这话何意?有大瓜?”

“保大,保甜。”

“说来听听。”

“三哥,现在说,就没啥意思了,到时候他来了,你现场边听边看,多带劲。”

“那子什么时候能来?”

“他挺能活的。”

1120011110667hl

:。:vqiaqia

rad3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