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八方云动(1 / 2)
茫茫大雪中,青山县大泽乡,此时此刻,却显得分外的热闹。
西南边陲地区,一个县辖区很大,不过却只有寥寥几个乡,而一个乡也仅有几个村而已。
大泽乡算是青山县比较大的乡镇,也仅有五个村,总人口还不如沿海的一个行政村。
乡|党|委书|记兼乡长,龙绍,是一位年约四十五左右的中年人,早年参军,退伍后便扎根大泽乡,兢兢业业的干了二十多年,在大泽乡建立了无与伦比的威望。
当车队赶到大泽乡政|府所在地的时候,龙绍正在下边的土家寨处理因大雪导致的房屋坍塌事件。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在得到县里通知之后,他便马不停蹄的赶了回来。
任庸等人倒是想直接赶往下边的村落,早一点将过冬物资发放下去,可是路途上好几次出现雪崩堵路的现象,令他们有些担忧。尽管滑落的雪堆不是很大,很快就清理完了,但不是每次都这么幸运的,想让此次慈善之行进行的顺利,那就必须得到当地人的协助。
基金会的干事们对于青山县这个深受战火伤害的地方,早就做足了功课,相关情况了解的一清二楚。大泽乡在青山县三个乡中,绝对是最贫穷的,几个村落都位于深山之中,至今仍保持着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生活水准,近年来靠着政府的救济,封闭落后的面貌多有改观。
龙绍,身为大泽乡的一把手,其个人习性基金会的干事们自然清楚,典型的军人作风,最烦的就是做事拐弯抹角;但心眼儿特直,从来都是直肠子,因此下边的人都挺服他的。
青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连带着下边的几个乡,均是国家级的贫困乡,一直处于国家救济的状态,时常也有民间人士或者一些慈善团体前来捐赠物资。时间长了,对于外来慈善团体,自有一套熟悉的接待流程,最清楚这些做慈善的最关心哪些问题,应对自如。
南京和平基金会在西南地区,搞过多次的慈善活动,大泽乡的人早就有所耳闻。任庸等人在表明来意之后,乡|政|府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将情况向龙书|记汇报之后,便拿出这些天下边几个村反馈来的受灾情况汇成的信息表,交给已经来过几次的基金会干事,万能。
万能,是基金会西南片区负责情况调查的干事,经常在西南地区的各个地方跑。自基金会的名望在西南地区流传开来之后,万干事手持基金会的工作证行走各处,都受到欢迎。而大泽乡,他来了不下三次,今年过冬物资的重点援助地方能选在大泽乡,就是他争取的。
三天三夜的大雪,打乱了基金会的援助计划,也令大泽乡上下措手不及,等暖阳出现之后,乡里这几天就一直在各个村落跑,查看受灾情况,以便及时处理。而最及时,最新的情况,却一手掌握在龙|书|记的手中,因为他一直带着乡里的机动力量在下边跑。
得知这个情况后,任庸等人只好在乡|政|府的会议室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研究部署接下来的行动。根据乡里提供的情况,及时改动行进路线,对于一些极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也提前做了几个应对方案……而任庸等人在大泽乡停留的时候,一些人从四面八方赶了过来。
基金会的慈善捐助,西南地区早已习以为常,而这一次的行动也早就知会了当地,但任庸这个名誉会长亲自带队的情况却是地方上意想不到的。尤其是任庸因大雪阻路,而公开了行踪后,在社会各界产生的巨大反响,更是令地方上措手不及,慌乱了手脚。
自任庸公开行踪,呼吁爱心接力之后,大量的媒体记者闻风而动,一窝蜂的涌进了青山县,不仅仅是娱乐媒体趋之若鹜,就连一些权威报社,乃至中央喉舌,也派出了人马,希望能及时追踪任会长的慈善之行的最新动态……完全没有应对经验的青山县,被弄得焦头烂额。
社会上的黑暗面是很多,但国家还是要弘扬正面,像此等爱心捐助,更是中央上下最乐见其成的事情。新闻报道上,对于此等慈善行动,更是全方位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宣传,南京和平基金会的慈善之举,一直是国家新闻媒体以及电视广播,最受欢迎的新闻。
而如今,基金会的捐助举动,更被媒体称之为‘冬天里的一把火’,享受了热门新闻的待遇。再加上任庸的名人效应,其产生的轰动效应更是引人注目,直接成了络上最热门的话题。
倒是有人眼热之余,大肆泼冷水,污蔑任庸沽名钓誉,但在新闻媒体的连篇报道中,民众才知道任庸在《国难日》首映典礼上的宣告不是说着玩的,他一直在履行自己的承诺,将电影票房中的每一份收益都拿出来一部分汇入基金会的账户里,累计已经超过两亿美元!
甚至可以说,任庸一个人支撑了一个仅次于红会的大慈善基金会!看着银行开出的种种证明,和一笔笔捐助物资发放的记录,很多眼热的人羞愧不已,而一些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的跳梁丑也迅速淹没在大众的唾沫之中,任庸的人气由此再次暴涨,简直成了时代榜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