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一章 登陆日本(二)(1 / 2)

加入书签

你对《国难日》在日本上映持神马看法?a不可能b删减后可以bs自任庸公开表态后,国人就展开了对于《国难日》的讨论,思前想后多数人对任庸的豪言壮志表示怀疑,想在日本上映《国难日》,难度不亚于让太监怀孕,可能性几乎为零。

《国难日》在北美上映的时候,就曾遭遇过日本人的阻击,索尼哥伦比亚是一家日本人完全控股的电影公司,历年的最佳外语片都是由这家电影公司负责行,环球影视日本人更是进入董事局的股东。在美国电影公司和主流媒体的关系一向良好,再加上日本人手里还掌握着几家颇具地方影响力的媒体,很轻易就能吓退美国片商,阻止《国难日》在北美上映。

幸好任庸接手了包租婆在美国留下的一切,握有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足以进入董事局的股份,很轻易的就打通了《国难日》上映的种种阻碍。出于包租婆的威慑力,华尔街的大财团们自然不敢怠慢,由此美国八大电影公司史无前例的联手运作《国难日》,主流媒体一致的叫好声,全美四千家电影院同步上映,才造就了《国难日》的八亿五千万票房。

或许《国难日》可以在全世界每个国家都获得票房冠军,成为一个传奇,唯独却进入不了日本。到了这个时候,这已经不单单是一部电影的问题,而是牵扯到中日之间政治和历史的问题,在日本这样一个军国主义盛行的国家,想引进南京题材的电影简直是天方夜谭。

中国有抗日题材的电影在日本上映的吗?有,这一点毋庸置疑。例如早些年的《鬼子扫荡》以及《靖国神社》都曾在日本上映,并没有这样或那样的阴暗势力站出来反对,《靖国神社》这部反映日本军国主义的电影更是被日本教育厅列入推荐名单,鼓励日本人观看。

轻度的反日题材电影,还在日本右翼势力的可容忍范围之内,中度以上的反日题材电影想在日本上映完全是舍生取义。九十年代的《南京1937》横滨上映遭遇银幕割破,前几年的《拉贝日记》,《南京!南京!》日本公映直接引起右翼势力骚动,迅夭折……

一场持续八年的中日之战,换来的却是中日民众之间不可消除的仇恨,当年中日建交更是引起局部民众动荡,可见抗日题材的敏感性。国内一直在强调忘记仇恨,铭记历史,放眼未来;而日本却是篡改历史,宣扬军国,否认大屠杀的存在,一次次的挑战国人的神经。

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大屠杀,抹除侵华战争的痕迹……一直到最近的河村诳语,当着南京市长的面否认大屠杀的真实性,展开钓鱼岛执法并将钓鱼岛列入管辖区……是可忍孰不可忍,终于全世界的华人都愤怒了,在世界各国展开了一场针对日本的大行动。史无前例的华人大串联,引世界轰动,第一次世界各国深切感受到了遍布全球的华人联合起来的力量。

令人诧异的是,当世界华人大行动愈演愈烈之际,原本向中国大使抗议的日本外务省沉默了,而一海之隔的中国高层也没有表态,更不接受采访。奔赴两国的记者们大失所望,无奈之中将目光投向了普通民众,想知道民众是如何看待此次华人起的世界规模的排日行动。

“日本应该为二战中的杀害平民道歉!不应该人为阻止《国难日》的引进!”路透社在最新一期的新闻报道上,以《国难日》中日军坦克轰炸南京城的画面作为版面,下附几张华人游行的图片,讲述了日军在南京城中杀害大量平民的历史事件。还用了一个整版刊登了大屠杀三十万遇难者的详细名单,引深受日本侵害的亚洲各国疯狂转载。

“日本人是一个丑陋的民族,切迪克是我们美国人的骄傲!将日本人从美国赶出去!”美联社不甘示弱,用最犀利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二战中,美国是第二个正面和日本交战的国家,也是中日之战中参与程度最深的国家,关于大屠杀的历史资料储存的也最多。

报道中详实的历史资料将一个真实的大屠杀展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惊奇的是这个报道中揭露的场景和《国难日》完全吻合,足以说明《国难日》的真实性。多名游走在中日战场上的战地记者留下的日记,以及诸多长期活动在华夏的教士遗留下来的关于日本在中国制造的多起大屠杀的亲笔记录,彻底击溃日本人的谎言,给右翼势力一次致命的打击!

德新社,法国新闻社,彭博新闻社……多家世界知名的媒体先后报道,结合《国难日》讲述日本在二战中血腥屠杀三十万南京平民的真实历史,有图有真相引了全球民众共鸣。各国媒体的一致讨伐,令日本政府哑口无言,驻各国大使在民众的游行下龟缩在使馆内不敢露面,原本猖狂的右翼势力也偃旗息鼓,一切的一切都令全世界的华人感到振奋。

“南京大屠杀?为什么你们这些西方记者总是将一些原本就不存在的事情强加到我们日本人头上?而且是这种种族大屠杀的罪名,什么时候你们西方媒体成了支那人的走狗,开始违背良心替他们说话了?”面对记者的采访,日本街头一个右翼分子声嘶力竭,面孔扭曲,挥舞着拳头,陷入癫狂状态,似乎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令记者落荒而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