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横扫一切(上)(1 / 2)
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国难日》开创华语片新时代!
最新一期的《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刊登了一张任庸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高举金人的照片。照片上任庸一身银灰色范思哲西服,眸子里沧桑翻涌,透露出成熟男人的味道。
奥斯卡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导演,一片封神的任庸,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给我们带来多少意想不到的惊喜?时代周刊用了足足两个整版讲述了任庸堪堪二十六年的人生历程,从《生死恋》的初醒,到《一生的诺言》的起步,再到《国难日》的辉煌,只用了不到九个月的时间。
古中国有大器晚成和少年封侯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历程,摄影师三年的默默无闻只是为了一鸣惊人?仅仅抓住了一个参与拍摄电影的机会,年轻的任庸就乘风驾云,登上了别人或许一辈子都达到不了的高度,这究竟是少年封侯呢,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大器晚成?
当任庸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消息传回国内的时候,各大媒体不约而同的换掉第二天的头版,将记者传回的图片讯息迅排版,然后加班加点赶在第二天清晨推出了专题报道。
最佳导演有了,最佳影片还远吗?国产电影风雨五十年,期间参加过无数次大大的电影节,大奖奖拿过不少,可是真正拿过国际上含金量最高的电影成就奖,唯独这一次任庸的最佳导演。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标志着国产电影获得了搏击世界的入场券。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盼了半个世纪,却是数次擦肩而过,令人唏嘘不已。身为电影界的诺贝尔奖,奥斯卡金人一直是国内电影人士的追求。在这期间,也不是说国产电影没在奥斯卡上拿过奖,可那都是一些技术奖,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寥寥无几。
国产电影一直在往两个极端走,在商业和艺术方面的结合从来就没有很好的拿捏到位。很多电影人士都在一条腿走路,往往是先弄出一部低成本的艺术片在国外拿到大奖后,再转型拍商业片获利,先有名后得利,如此反复,形成一个畸形循环。
如此以来,有思想深度的电影往往没有票房高度,有票房高度的电影往往没有思想深度。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在国内叫好不叫座的电影都能在国外的一些电影节收获颇丰,凡是在国内非常叫座的电影在国外获奖的可能性都非常。如何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拿捏好结合点,一直是国内电影人士的追求,可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屈指可数。
很多人都喜欢看好莱坞大片,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简明快捷的剧情推进,个人主义的英雄情结……很轻易的就俘获了大批国人的心。盗版这一块儿一直是国内最成熟的产业,好莱坞大片如此强劲的吸金力,一度成为国产电影的模仿对象。
东施效颦!当鼓噪一时的仿好莱坞国产大片在影院上映后,很多观众都感觉上当受骗了,国产片本来就不如好莱坞大片,现在却一味的刻意模仿,不但失去了国产片原有的特性,而且相比较之下更不如好莱坞大片了,弄巧成拙之下引来一片骂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由此,征战奥斯卡一直是国内电影人士毕生奋斗的目标,更是国人的期盼。每当国产大片获得奥斯卡提名,电影主创飞往美国的时候,国人都会送上满篇的祝福,期盼着国产电影能在奥斯卡上获得一席之地,破除好莱坞大片横扫国内票房所带来的魔咒。
可是国产电影却次次不争气,每次都是希望而去失望而归,时间长了,国人对于国产片的奥斯卡征程失去了关注,而重在参与也成了国内电影人士时常挂在嘴角的一句话。就像这一届奥斯卡,尽管入围了三部华语片,可是收看奥斯卡颁奖典礼直播节目的民众们已经自动将华语片获奖的可能性降到零以下,似乎华语片还未亮相奥斯卡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华语片竟然在奥斯卡上来了一次华丽的挑战。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中日之战》将最佳外语片的金人收入囊中,《那些年》将最佳音乐的金人收入囊中,《国难日》一举收获最佳导演和最佳特效两个金人,尽管最佳剪辑最终落榜。可是这样的结果已经令国人感到非常振奋了,更何况《国难日》还在北美火热公映。
三月三日,《国难日》在北美结束了它的第二周放映,累计票房突破五亿美元!
《国难日》在奥斯卡上斩获最佳导演和最佳特效两座金人,彻底引爆了美国观众的观影热潮。就在任庸捧走最佳导演金人的当天,北美各大影院《国难日》的售票情况就陷入白热化,不断出现的电影票贩子引媒体阵阵惊呼,反过来助燃了票房的疯狂。
都说奥斯卡的一个提名就能让电影增加三千万的票房,这话一点也不假。《国难日》上映第二周的票房趋势完全证实了奥斯卡的票房助推力,在经历了周一票房三千六百万的起步之后,周二至周五连续四天的票房一直维持在四千万左右,周末两天更是接连突破五千万的关口,这也让《国难日》在北美上映第二周的总票房接近三个亿,美元!
如此凶悍的票房涨势令人禁不住浮想联翩,《国难日》能否横扫北美,拿一个票房冠军?就像当年《泰坦尼克号》横扫国内电影市场一样……得陇望川之下,很多人在上展开了预测,有人研究历年好莱坞大片的北美票房,有人研究北美电影票房的增长趋势,有人研究《国难日》的票房潜力,而最终预测《国难日》的票房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