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九章 短兵相接(9)(2 / 2)

加入书签

“好,稍等一下,我马过去。”马良铁回去跟马氏说一下,马氏虽然担心,但这毕竟是关系6家镇安危之事,再说马良铁又不是将士,总应该不用战场,只是吩咐马良铁注意安全,也不阻碍他。

江陵城内,并没有临战前的动,虽然每个人都知道鞑子攻打6家镇的消息,以《江陵日报》为的报纸,把鞑子的兵力、将领都写得清清楚楚。

“两万五千汉军,五千骑兵,吕师夔这个窝囊叛徒就想攻下江陵?”谢枋得虽离开京城,但心怀大宋:“听说如今城内尚有均州军精锐三千人,又有维持治安的厢军两千人,再加官吏也有不少,其他从各地赶过来的厢军、乡兵也有万人,准备战场的民壮更是数也数不清,招兵处早已经停止招兵,若不是兵力早已足够,你说张大人、杜大人和徐大人会停止招兵吗?”

“江陵城早已修葺完毕,别说吕师夔的三万人,就算是伯颜过来又怎样?老夫虽是手无缚ji之力,但若是有什么吩咐,老夫即使是拼了这条命也无悔。”

“老夫相信,城内的百姓也是如此。”

“谢老,可不止这个。”吴枢捋了捋胡子,如今他在大学日子过得也挺滋润,鞑子攻打荆湖,虽说表面江陵安静得很,但暗中却紧张起来,他们大学的夫子都不能外出,就连已经放假的学子也不能返乡,他们正在学习最基本的政务,以在鞑子攻打江陵时能够协助照顾江陵城内的百姓。

这一年多以来,江陵的展出了所有人的意外,不仅城池扩大了一倍,江陵城内百姓足足多了好几倍。

“城内百姓可不少,如今足有三十万了?”吴枢笑道:“鞑子攻打江陵,不过是自不量力罢了。”

“再说,荆湖可不止江陵,江陵城外各地,早已组建了数十支厢军,只等鞑子来了。”

“只可惜了,”谢枋得叹了一口气,道:“如今江陵展得不错,却硬是被鞑子打断了,不知道此战过后,江陵能不能恢复今日的繁荣。”

郭守敬虽是一个科研狂人,但郭家毕竟是北归之人,却是有点不安,把鞑子攻打6家镇的消息告诉郭守敬,然后又怂恿郭守敬到官府了解情况,郭守敬不好打扰赵莹,却跑到大学副山长谢枋得之处。

郭守敬拿起茶杯抿了一下,鼓起勇气问道:“如今元军下独松关,攻打常州,京城面临生死,两位怎么就不担心了呢?”

“若思,”谢枋得给郭守敬把茶倒满,他知道郭守敬来到南方后,为江陵做出了不的贡献,就是如今的江陵城,也是他和张贵设置了图纸:“大人出行前说过,只要我们守住江陵,守住这个大后方,他就有信心击退鞑子。”

“若思可能对此还有疑惑,”谢枋得拿出一张报纸,却是大宋战地报,道:“如今元军的局势虽好,却处处受挫,已是强弩之末。”

“临安城三十万大军士气高昂,独松关有牛富牛大人三万大军,常州又有边居谊边大人,文天祥文大人,吕武吕大人等数十员朝廷大将,张贵张大人率领大军尾随攻打独松关的张弘范,老夫相信张贵张大人一定会击退鞑子,还我大宋朗朗青天。”

郭守敬尴尬的又抿了一口茶,他向来不管外事,只是家里的人颇为担忧,所以才被迫过来问一下,现在听谢枋得这么一说,倒是不好意思,道:“谢老,若思多虑了。”

谢枋得安慰了一下郭守敬,三人又说了一下其他情况,郭守敬忍不住高兴说道:“谢老,若思一直在研究张大人从樊城抢出来的火炮,如今倒是有了一些思绪。”

谢枋得连忙摆手,道:“若思,慎言,我和吴老都是大学的人,人多口杂,若思还是不说为好。”

郭守敬拍了拍头,傻乎乎的笑了笑,郭守敬心里有事,见两人没有一丝担忧,于是也告辞而去。

不一会,又有于石等人过来,谢枋得知道他们的担忧,都一一安慰,毕竟都是没有经过战火的人,谢枋得也知道他们的忧虑。

所谓三人成虎,谢枋得听得多,心中也有不由有了一丝顾虑,想了片刻,告辞吴枢向官府走去,他身边弟子连忙过来陪同。

等谢枋得来到官府,赵莹已经出去,城外不少作坊由于鞑子进攻荆湖的原因都已搬进城内,赵莹这些天都在安顿搬进城内的作坊,同时还需要安排官吏,加固房屋。

住在城门附近的百姓,也做好了准备,下养济院修好的时间不长,还有很多空的房间,这些百姓被暂时安排到下养济院。

然而得益于均州军在江陵的这段时间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江陵的百姓并不担忧,若不是赵莹一一劝说,这些人根本不当一回事。

谢枋得见赵莹不在,迟疑了片刻还是向军营走去,军营门口值日的正好是过他的课的学生,见到谢枋得之后连忙去请示军中的张顺等人。

不一会儿便把谢枋得带进军营,却看到张顺、杜浒和徐麟正在商量事情,这三人目前是江陵的最高统帅。

张贵对谢枋得颇为尊重,张顺也不例外,连忙迎出来,道:“谢老有事,尽管吩咐张某便可,何必亲自走一趟呢?”

谢枋得见三人都在一起,想必有什么大事商量,自己为了这等事过来劳烦他们,实在有点不好意思,尴尬的拱手作揖,道:“老夫此次过来,已是大不应该,哪里还敢劳烦张将军。”

杜浒和徐麟也迎出来,徐麟虽经验丰富,但杜浒资历要比他要老很多,等谢枋得坐下来,笑道:“谢老这次可是为元军而来。”

杜浒身为奎祀军的军头,江陵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落在他眼里,江陵城内眼下虽是平静,但谁敢保证鞑子兵临城下之后还是如此,杜浒一点也不敢疏忽。

谢老知道均州军将士都是直来直爽的汉子,也没有必要隐瞒,点头道:“大学需要安宁,如今局势虽然明确,但大学内却有不少夫子担忧,就连郭若思也有些顾虑。”

“也不满谢老,”杜浒迟疑片刻,老实说道:“鞑子三万大军,其中有五千骑兵有压倒ig优势,6家镇只有三百均州军,加数百厢军和乡兵,即使是附近军支援及时,恐怕也难坚守多少时间。”

“最坏的打算就是鞑子明天就可以攻下6家镇,然后挥师江陵城。”

见谢枋得有几分担忧,张顺接过话道:“谢老莫要担忧,江陵城内早已安排妥当,细作就安排在6家镇附近一6家镇不守,江陵也不会有损失。”

“再说李成李统领已率军埋伏在路,若是鞑子进军迅,李统领也可以抵挡,拖住鞑子的步伐”

谢枋得不由点头,李成是张贵的亲信,率领的又是曾有魁字营第一指挥之称的均州军,即使李成兵少不敌,也足可以拖住鞑子的步伐。

“那城内之事是否多安排妥当,若是我老头能够帮忙,还请随时吩咐,老头虽然年纪大了,但说话还有几分威信。”

徐麟老将,如今已是双鬓斑白,捋了捋胡子,道:“君直有心了,如今城内已安排妥当,大学的学子都能帮忙。”

“城内的官吏都能抽身出来,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军中出身,也可以帮不少忙。”

“现在江陵城内足有两万大军,还不算城外接应的将士,江陵可保无恙。”

谢枋得虽一早知道答案,但如今听到三人团的说法,总算是彻底放下心。  filsarilhl0643195464hl

:。:3v

rad3

sr="ggdlgdj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