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七章 襄樊风云(17)(2 / 2)

加入书签

吕文焕可以想象得出,城内的将士,若不是自己苦心安抚,早已经兵溃人散。

“牛大人数次传与我,”吕文焕点头,道:“言张贵者,有大将之才,张贵之所以这样,恐怕不是李大人的安排?”

“我等不妨静观其变,”吕文焕沉思片刻,道:“襄樊两城,浮桥相连,鞑子若要进攻樊城,必将决断江道,断我襄阳对樊城的援兵,届时水6夹攻,则樊城破而襄阳亦下矣。”

“武总管,”吕文焕看了一下蠢蠢欲动的武荣,道:“你带领麾下将士,一定要守住浮桥。”

“襄樊两城,”吕文焕犹疑片刻,才道:“拒鞑子数年,若襄樊下,必屠城也,藉此杀鸡儆猴,灭我大宋将士士气,恳请诸位将士,同心同德,坚守襄樊,他日鞑子退兵之时,就是我等功成名立之日。”

武荣等人大声应偌,但田世英与曹彪却故作思虑不语,吕文焕暗中留意两人举动,突然问道:“襄阳王怎样?”

“赵环宇?”黑杨疑惑的看着吕文焕,不知道他问的是怎么回事?

宋室南渡偏安,向来重视乡兵组织,宋蒙开战后大宋将士缺乏经验,士气低落,养兵费用庞大,更是必须借助乡兵力量,以补正规军的不足。除了由官员出面组织的乡兵之外,也有地方土豪为保卫乡土,主动号召宗族乡党组成乡兵。

这些乡兵往往比官军具有更强的战斗力,以襄阳一带的乡兵而言,由于乡兵强悍,再加长久以来处于边疆战乱地带,人人不畏死,所以乡兵的战斗力一直不弱。

乡兵的支持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为乡兵多由当地人组成,对地形地物较官军熟悉,有时往往能达成官军无法达成的任务,襄阳王赵环宇世代襄阳豪族,吕文焕屡次前往劝说赵环宇组织乡兵为守卫襄阳尽力,然而赵环宇屡次推搪,听说最近倒有些动静。

“嗯,”吕文焕点点头,道:“赵环宇在襄阳声誉盛隆,颇有威信,若得此人相助,又有朝廷物质援助,襄樊必然固若金汤。”

黑杨摇头,道:“赵环宇倒不知道,但末将听说樊城豪族刘青山,早之前曾经领兵相助张贵,后来九死一生回到樊城。”

“张贵,”吕文焕有点疑惑,道:“牛大人当初也曾说过,但听说刘青山的脾气跟赵环宇差不多,怎么就肯听张贵召唤?”

武荣接过话,道:“这个末将倒清楚,听说张贵以前也是均州豪族,出了名的游侠,后来才被李庭芝招募,估计两人是以前认识?”

吕文焕摇头不说话,听武荣这么一说,心中倒想见一下这人,见低头不语的田世英,试探道:“世英,你准备一些薄利,我们再去会一下这个张环宇。”

田世英皱了皱眉头,但不说话,曹彪又跳了出来:“这赵环宇,还真当自己是这么一回事,大人三顾茅庐,还请不出一个江湖混混?”

“就算赵环宇能够相助大人,又能为大人带来什么?”

吕文焕摇头,自己已经忍了曹彪很长时间,只是曹家在朝廷还有些根基,在军中也有些威望,自己要固守襄阳,决不能搞内斗,委婉道:“当时襄阳都统制孟珙,曾召募中原乡兵,为数一万五千多人,镇守樊城、新野、唐、邓一带,以防备蒙古军,名为镇北军,并以襄、郢一带的归顺者为主,设先锋军。”

“襄阳虽然被困数年,但百姓依然有十万之众,再加张大人援助的物质,士气高扬,若得张环宇相助,我等守城压力必将大减,到时再寻找机会主动出击,说不定还能打破鞑子的围困。”

襄阳,城东。

“老赵,老赵,给老子滚出来,老子过来看你了。”在王大目瞪口呆中,刘青山大脚丫用力的揣着大门,大门高挂这一个牌子:赵府。  filsarilhl06431951八5hl

:。:3v

rad3

sr="ggdlgdj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