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章 一枕黄粱 小露锋芒(2 / 2)

加入书签

这说话的……还是那个……唐呆子?

唐旭作为始作俑者,双手伏案,身体早已在不自觉中挺的笔直,眼睛里满满的全是不可置信。唐嵩侃侃而言,气贯意达,精神再健旺没有了,那里还有半点那郎中所说的油枯灯尽的样子?

便在这些人越不解的惊诧迷惑中,唐松的言已近尾声,开口作结语道:

是以: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于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北宋真宗御制的《劝读诗》可谓是将读书的功利性裸的揭示了出来,要劝人读书再没有比这更好的说辞了。这诗从问世之日起便轰传天下,此后数百年间代传不绝,直至唐松穿越前的后世依旧是尽人皆知,单从这流传情况上即可看出此诗的杀伤力之大。

今日主持聚会的许县令本也是岭南贫寒士子出身,当年赴京应试的盘缠都是四处告贷借来的,其间不知受了人多少白眼。此后前往长安一举明经中试,曲江赐宴、雁塔题名,虽然没有进士科的荣耀,但那种一雪多年积郁,扬眉吐气的畅快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此后由从吏部分的从九品官吏做到如今正七品的襄州县,富贵权势可谓是一样不缺。而追根溯源,他这人生遭际上天翻地覆的变化全是由读书科举而来。

有了这样的人生经历,许县令再听到这样的《劝学诗》真是份外有感,只觉字字句句都印证在了他身上,说到了他的心口里,而人生中除了忠君孝亲之外再没有比这更真更大的道理了。是以唐松话刚说完,他老大人已伸手一拍案几,击节赞道:“字字句句直指人心,遍天下为人父母者都该好生听听,说得好!”。

此时大唐立国已有八十载,贞观盛世至今也已有数十年之久,天下升平正是文事大兴的时候,读书有成而后光宗耀祖的念头也早已深入人心。不止是许县令,唐松这话可谓是说中了满园内外所有人的心思,许县令的赞叹声未罢,园外看热闹人群中的喝彩声已经哗然而起。其间更有许多人口中念念有词的记诵个不停,不仅要把这话学回去劝说儿辈,便是作为家训世世代代传下去也尽够了。

许县令此时早忘了唐松之前那的不恭,看向他的眼神中居然隐隐有了点儿知音相赏的意思,“来呀,赏儒衫一领,钱十贯以资笔墨”,赏赐完毕犹不忘让伺候的书吏取来笔墨录下了这一《劝学诗》。  filsarilhl053八15576八hl

:。:3v

rad3

sr="ggdlgdj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