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61章(1 / 2)

加入书签

rad2这个信息,与他的构想产生了微妙的共振。他又查阅了企业近年来的新闻报道,发现其高层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扩大产能、优化产业布局。

他握紧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这或许就是打开江北区发展新局面的关键钥匙。他决定立刻行动,先收集更多关于辽飞集团的详细资料,再制定初步的合作方案,为下一步的沟通洽谈做好充分准备。

聂涛的手指在手机通讯录上快速滑动,屏幕上闪烁的头像和名字如走马灯般掠过。

通讯录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列,他的指尖在“d”字头区域反复摩挲,屏幕因频繁滑动泛起细微的指纹油渍。

当“丁旭风”三个字终于出现在眼前时,名字右侧标注的“辽飞集团法务部”字样在白色背景下显得格外清晰,他的拇指不自觉地在屏幕上方停顿了半秒,仿佛要将这个名字重新刻进记忆里。

这个名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尘封的记忆匣子。他的思绪回到江陵大学法学系那栋略显陈旧的宿舍楼,403寝室的上下铺铁架床还带着铁锈味。

那时的丁旭风总爱戴着一副黑框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透着一股书卷气。备考司法考试的无数个深夜,他们挤在狭的书桌前,台灯昏黄的光晕里飘着速溶咖啡的苦涩味。

为了一个关于合同纠纷的法律案例,两人常常争得面红耳赤,丁旭风会较真地翻出《合同法》原文逐字逐句解读,而聂涛则坚持从实务角度分析,激烈的争论声常常引来隔壁寝室同学的敲门声。

宿舍的阳台成了他们畅谈理想的秘密基地。夏夜的晚风中,两人并排坐在塑料板凳上,脚下是散落的啤酒罐,望着远处城市的灯火,描绘着各自的未来蓝图。

丁旭风说要进入顶尖企业的法务部门,成为能掌控商业法律风云的精英;聂涛则立志扎根基层,在服务群众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们碰杯时,啤酒泡沫溅在脸上,笑声混着蝉鸣,在夜空中久久回荡。

毕业后,丁旭风凭借优异的成绩回到辽省省城,顺利进入辽飞集团法务部。

从最初的合同审核专员做起,他参与了集团多个重大并购项目的法律风险评估,主导修订的《供应商法务管理条例》被集团作为范本推广。

短短八年时间,他便升任法务部副处级主管,办公室墙上挂满了“优秀管理者”“普法先进个人”的荣誉证书。

而聂涛则一头扎进基层,在巡特警岗位上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暴雨中疏导交通,深夜里处理打架斗殴,还要应对各种突发的治安事件,制服被汗水浸透又风干,留下一片片白色的盐渍。

与丁旭风在国企稳步上升的职业轨迹相比,他的道路显得格外艰辛。

这种巨大的落差,让聂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刻意与丁旭风保持距离。同学聚会上,看到丁旭风穿着笔挺的西装,侃侃而谈企业法务的前沿动态,再看看自己因长期户外工作而晒得黝黑的皮肤,磨破袖口的警服,他总是找借口提前离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