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良苦用心(1 / 2)
rad2 听到李陵这样一说,元良顿时恍然大悟了。“对啊吗,殿下,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些当地河工的用心程度一定比别的河工要强上许多。毕竟河堤出了问题,受损失最大的就是自己的家园。
“还有就是,之前河堤修筑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当地百姓心中对府衙的人多少有些不信任,这一次修筑,如果有这些河工的监督,对于河堤的质量,百姓心中不会存着疑问。这样一来,也方便将来赵又贤重新整理越州地区的工作!”李陵的考量非常的细致。这样一做,百姓又重新树立了对知府的信心。
水灾之后产生的流民之乱,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当地百姓对官府的不信任。朝廷下发下来的赈灾粮款大多数都进来了官员的口袋了。这让百姓们没有了活路,也就不得不反了吧。所以,这样的流民之乱不应该以镇压为主,而应该是以安抚为主。
这些是青璇告诉他。因为之前自己并没有切身的感受过受灾之后百姓们所处的环境。所有大多官员在面对灾后流民作乱的问题上,都是建议朝廷镇压为主,安抚其次。这样的手段当然可以达到一个迅速的效果。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劳民伤财,两败俱伤。朝廷为了镇压百姓,出动了军队,增加的军费的开支。而百姓放弃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落草为寇。自己的生活动荡不安不说,还增加了地区上工作的负担。
所以,在来越州之前,自己主张的治理越州的手段也是以镇压为主。没有切身感受过灾区百姓的痛苦,所以才这样轻易草率的做出决定。
临行之前,青璇给自己的建议是,无论计划如何,他都必须隐姓埋名的在越州城郊住上十天半月。虽然对青璇这样的要求感到有些奇怪,但是李陵还是听从了青璇的意思。十天之后,李陵就明白了青璇的苦心。当百姓们遭受的苦难在自己面前展开,自己再也不能轻易的说出镇压这两个字。
当初青璇给李赫设下陷阱的那个治水策略恰好就是从镇压这个角度出发的。从根本上来说,它就是错误的。当然起不了什么作用。李赫之所以会上当,也是因为对受灾地区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而自己已经意识到这样的策略的失误。
可是青璇,她又是怎么明白这样的道理的。从表面看起来,青璇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家闺秀,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这样的人间疾苦,她是怎么明白的。在她的脑袋里究竟都装了一些什么。李陵这样想下去,却更加迷惑。总感觉自己会在青璇身上越陷越深。李陵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回头了,但是这种感觉他甘之如饴。
回到现实之中,看着自己手上的这一出烂摊子。也许真的是因为想到了心上人的缘故,原本还觉得有些头疼。现在看到眼前的这一堆事务,李陵竟然觉得干劲儿十足。
“之前让你调查河道衙门的事情有结果了吗?”儿女情长对于李陵来说只是一时的。慢慢的,他已经能够放下对青璇的思念,认真处理工作了。因为李陵非常清楚自己先做所作的每一分努力都是为他们的将来做准备。
青璇之所以会了解那么多,李陵不知道具体原因。但是李陵明白,青璇一定是吃过不少苦,才能有这样的体悟。这样的人间疾苦,不应该是青璇知道的。因为她是自己的心上人,所以李陵想要给她的是,平时只要喝茶养花,游山玩水的生活。不需要有任何的担心,也不需要有任何的困扰。只要自己开开心心的过每一天就好。
也许这就是爱上一个人的心意。不论如何,总是希望她平安喜乐。有任何风雨都是想着自己替她承担。这样的心情,虽然是李陵第一次体会到。但是他却把这样的心意贯彻到底。
元良看李陵时不时的走神,心里清楚也许王爷是想念自己的心上人了。他没有想到王爷能这么快反应过来,直接谈起了公事。因此,元良说话便有些结巴。“回禀殿下,已经在留意了,之前有一个身份可疑的但是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现在正在追查!”
之前因为河提之事闹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当时李陵就断言。河道衙门里面绝对不干净。能够在施工的环节做手脚才能够把河堤这么大的事情闹出来。单凭李赫一个人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呢。如今,事情已经渐渐明朗起来,元良倒有些不明白李陵的用意了。
“王爷,就算河道衙门里有再大的问题,,说到底那也是赵又贤的事情了,您的职责就是将越州的局面稳定下来,然后将所有的事情移交给赵又贤就算任务圆满完成!您又何必多此一举,毕竟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如果轻易动的话,怕是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元良说的是实话,西齐建国已经将近百年的时间。从地方到中央,各级政府之间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利益关系。
包括景帝在内,很多事情做的时候都会考虑里这些关系的错综复杂。因为这样的东西一旦动不好了,动摇的就是国之根本。元良没有想到的是,李陵竟然在这件事情上较上了劲。他以为李陵会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将这件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但是没有想到,到今天李陵还是揪着这件事情不放。
“放过!不可能!”李陵不是不明白元良话里话外暗示自己的意思。如果为了将来的大局考虑,这件事情自己确实根本就不该管。从这里面自己得不到多大的好处,反而会因为追查这件事情得罪一大帮子人。虽然事实确实是这样,但是李陵却根本没有办法姑息这样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