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心理测试(1 / 2)
“于安顺你来一趟公司,有个事给你交代。”熊志红打通了于安顺的电话。
于安顺很激动,因为他已经很久没有接到熊志红的电话了,更不要说见到她了,虽然说于安顺明白自己和熊志红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于安顺愿意默默的守护在熊志红得身边。
午后,叶芃芃一人坐在图书馆的角落里透一口气,口袋里突然一阵振动把我揪醒。接起电话,导师亲切的声音传进叶芃芃耳中“去听听下午刘教授的积极心理课,松松心神。”还没说地点,手机那头已经挂了。
刘教授是学校有名的心理学博士,其实叶芃芃早就对她的盛名钦佩已久,只是一直不敢踏出心里的一步去听他的课。导师见叶芃芃这个月做事常常不在状态,不免为她担心。叶芃芃也想找个时间散散心,却一直抽不出时间。刘教授年纪四十出头,在我看来却不到三十来的模样,不禁唏嘘感叹。四十岁的年龄,二十七八的身容笑貌一下子引起了叶芃芃好奇的兴致。
叶芃芃坐在教室后头的左手位置,午后阳光恰倾斜进叶芃芃的左眼里。本来有些昏热的下午在刘教授的轻和的讲授中似乎愈发凉爽起来。她的课让大家越听越入境,忘了很多杂乱的思绪,理论部分讲完便让大家做个心理游戏。这个游戏其实我做过很多次,有的人每做一次随着环境的变化都不有不同的结果,但叶芃芃的结果依旧是一样的。和我同桌的是一大二历史系的姑娘,她对叶芃芃说在这个游戏里她最后留下的是父母,叶芃芃与她交换了结果。当然,她看到叶芃芃的答案很吃惊,问我为什么最后留下的是“他”。这个游戏便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一样之轻。这时刘教授从教师的后面走到叶芃芃的身边,看了我纸上一一划去的四部分和留下的一样,看了一遍又慢慢向前走去。教授走到讲桌转过身子对着大家说“同桌不但要相互交换结果,还要谈谈按次序为何要划去的那四个人生之珠,至于最后一样由我为大家讲讲为何要让大家留下最后一样,当然我会点你们其中起来说说你们留下的最后一个的原因。”
同学们讨论完后,刘教授开始讲起一个哲学故事。在唐朝有一位人生遇到瓶颈的智者求教当时的一名高僧“大师,我有一儿一女,女已为人妻多年,家庭十分美满。儿却刚成亲不久,而我想远去西域,又担心儿耽于情欲。两相为难。”大师不语,取一茶杯递在智者手中,便往茶杯里倒茶。大师先往茶杯里倒的是凉茶,智者不以为意。大师便给智者换了一个杯子,往里面开始倒热茶,起初智者十分轻松,滚烫的茶水已经漫过茶杯,智者依然咬牙坚持。当茶壶里的热茶快要倒完时,听得地上清脆的响声。智者没有忍到最后,其实不是他想放开手,而是手上已经一片猩红,再无力握紧茶杯。智者顿时明悟,其实他心底最不能放下的便是儿,因此当看到他的儿已经有所作为后才动身前往西域。”
教授又接着将另一个故事。曾有位教授也做过这样的心理游戏,他在最后留下的一双皮鞋,他在回忆说,时候家里面穷,上学没有鞋子穿,只能穿草鞋。老师见他的鞋子不是布鞋,就不让他在黑板上做题,同学们不大和他聊天,这种情况一直到他上初中。从此在他心里一双好鞋在他心里占据了第一位。可见那双鞋曾让他多么痛苦,给他带来多的改变,因而一直到今天,鞋子的重要性认识在他生活习惯根深蒂固了。
刘教授讲完两个故事便让一部分学生起来说说自己为什么把他们留下最后的一项的原因。有一活泼的姑娘站起来对大家说,她留下的是快乐,原因是她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快乐。刘教授点评到“心理游戏最不能犯的是自作聪明,只要不是植物人,想要快乐并不难。”说的很温柔,还带着几许微笑。刘教授把目光扫到我的身上,让我起来回答为何留下的是“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