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5章(1 / 2)
rad2他慢慢打开酒盖,动作轻柔。这时,曹伟兵早已准备好了一个玻璃酒杯。孙向东将酒缓缓倒进酒杯,动作优雅而专注,随后捏起酒杯,对着灯光观察了一会儿酒的色泽和质地,才将酒杯凑近唇边,缓缓抿了一口,在口中细细品味。
片刻后,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酒没有问题,是老酒,而且是纯粮食酒。”
刘超英、曹伟兵两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认同。孙向东好酒、爱酒,在品酒方面颇有一番见解。他又捏起酒瓶,指着上面已经褪色的标签说:“朝阳,你看这酒是52度的,你留意到了吗?”
我们几人都跟着点了点头。刘超英说道:“这酒劲儿可不,放了这么多年,现在喝起来口感倒是很顺口。”
孙向东放下酒杯,继续说道:“酒在以前基本都是高度酒,普遍都在50多度甚至60度。像这种老烧酒,正常情况下度数都在五六十度。我年轻的时候跟着我爹学造酒,就知道,高度酒相对好酿造,反倒是低度酒的酿造工艺要复杂得多。直到1975年的时候,张弓酒厂才就研究出了3八度的酒,后来这种低度酒在全国逐步推广开来。”
我连忙问道:“向东,那依你看,我们现在是应该继续酿造高度的老烧酒,还是尝试酿造低度酒,哪种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呢?”
孙向东自信地说:“朝阳,这种酒都是秘方酒,没有秘方是根本造不出来的,想都不用想。不过这不影响你们建设酒厂,你二哥在东投集团,他们不是想着做大渠道嘛。这段时间,我跑遍了咱们东原以及周边几个市的大酒厂,发现现在的酒厂主要分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自己酿造原酒,另一种是从四川拉基酒到本地进行勾兑,现在不少酒厂都采用这种方式。”
曹伟兵道:“这事我也听说过。县长,咱们是不是也要搞勾兑酒厂。”
孙向东继续道:“四川的基酒品质优良,只要工艺过关,多调试几次,就能调出味道不错的酒。就说曹河酒厂吧,它能起死回生,最关键的就是找到了一款优质的基酒。”
曹伟兵接口道:“我们工商局在检查时,查到过不少从外地运酒的车,很多都是装食用酒精的罐车。”他又看向孙向东,略带质疑地说:“孙厂长,听你说造酒好像挺简单的。”
孙向东拿起老烧酒的酒瓶,笑着说:“朝阳,这瓶酒我可就拿走了哈,这瓶还没开封,我拿回去好好收藏。”说完,他才转头看向曹伟兵,解释道:“领导,我跟您说实话,只要不自己酿造原酒,造白酒确实不算难。弄点基酒,掺点水进去,但掺水之后酒会变浑浊,这时候就得过滤,可一过滤,酒的香味就会减少,口感也没那么醇厚了。怎么办呢?那就往酒里加香精,现在很多酒厂都是这么干的。只要你们能找到稳定的基酒供应,养活一个酒厂不成问题,一年创造个百八十万的利润很轻松。”
曹伟兵不以为然地说:“一个酒厂能创造百八十万利润,那我要是搞十个酒厂,不就能创造1000万利润了?”
孙向东瞥了他一眼,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这位领导,你们东洪县的市场就这么大,搞十家酒厂,到时候大家都在抢市场,根本不行啊。”
在我内心深处,并不想把东洪酒厂办成一个简单的勾兑酒工厂。我希望未来的东洪酒厂能像平安县高粱红酒厂那样,成为一家传承传统工艺的纯粮酒厂。于是,我说道:“关于酒厂的事,这是县里的一项重大决策,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恢复老烧酒生产的时机还不成熟。不过,我们要有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平安县高粱红酒厂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纯粮酿造,才能在市场上长久立足,我们绝不能饮鸩止渴。”
孙向东却摇摇头,不太认同我的想法:“你这个思路可有点保守了,现在我们走访的多数酒厂走的都是调制酒路线,从口感上来说,一般人很难分辨出来。只要基酒品质好,就能调出几款受欢迎的好酒。朝阳,只要你同意,我马上可以给你做两款勾兑酒出来。”
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说:“向东,宁缺毋滥啊。东洪县发展白酒产业的决心是有的,但在思路还没完全理清之前,不能贸然行动。这样吧,今晚一定要请孙厂长多给我们传授些经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