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4章(1 / 2)
rad2二官屯乡是县里典型的农业乡,它的名字背后藏着一段颇具历史韵味的渊源。据说在明朝万历时期,这个乡所在的村子里,同一时期有两个人考上了举人,这在当时可是天大的喜事,而这两人后来又先后入朝为官,成为一方佳话。等到二官屯乡建乡的时候,人们为了纪念这段荣耀的历史,便以这个最具代表性的名字为乡命名。
30块钱,对于一个人均年收入只有600多块钱的群众来讲,这可不是一笔数目,足足相当于他们半个月的收入。当我听闻二官屯乡竟然胆大包天地将县里免费发放给百姓的农药,当作敛财的工具,一瓶药卖5块钱时,顿感万般心痛,我实在是没有想到,三令五申之下,我们的干部竟然还能如此胆大妄为。
站在一旁的吕连群看我情绪不对,慌忙走了过来,语气带着安抚:“县长,您别生气,咱把情况了解清楚。”说完,他快步朝着蹲在公路上,正在闷头抽泣的老农走去。
被喊起来的老农身形佝偻,岁月在他的背上压出了明显的弧度。皮肤晒的黑的发亮,这老人慢慢地直起腰,将手中的烟袋锅在鞋底上磕了磕,发出沉闷的响声,然后抬起头,浑浊的眼睛警惕地打量着我们。
吕连群说道:“哎,老哥,你可不要乱说。县里已经明确规定,农药是免费发给大家的,你怎么能说是要钱的呢?”他这话一出,我的心头瞬间一沉,一种更加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这时,旁边另一位大婶伸手擦了擦额头上不断滚落的汗珠,蓝色的粗布褂子早已被汗水浸透,满面愁容,喉结滚动了两下,声音里带着被不甘:“哎呀,这位同志,俺还能骗你不成?不信的话,你们去粮所里面看看就知道了。”
说话间,这老农道:“咱不是有条子嘛,给他们看看咱们的条子。”
这大婶似乎也想到了,自己还有条子这一回事,赶忙从兜里掏了掏,不多出掏出了一个塑料袋,从里面抽出了一张收据,上面写着农药六瓶,三十元,上面还盖着二官屯乡人民政府的红色公章。
焦杨不由自主地上前半步,头发被风吹得有些散乱,焦杨看了看条子,就问道:“大爷,他们让你们买,你们就买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