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7章 金殿大乱(1 / 2)

加入书签

王佑与陈晞等人一番倒打一耙,满殿喧哗,大臣噤若寒蝉。

谁也未曾想到,堂堂内阁首辅徐谦,竟会被宦党污蔑至此。

徐氏一门,三代忠良,对大明社稷之功,举国皆知。

从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不称颂其清正。

如今竟被一群人诬陷,堂堂大明,何其荒唐!

许多朝臣心中愤懑不平,欲为徐谦鸣不平,却终不敢出列。

王振掌权多年,党羽遍布六部九卿,锦衣卫、东厂、司礼监尽握其手。

得罪他,轻则罢官,重则家破人亡,谁敢轻言正义?

就在此时,户部侍郎李贤缓步而出,面如铁石,声音清朗:“陛下!徐阁老辅政三十载,忠勤无二,今日却遭宵诬陷,真是国之不幸!”

他望向王振一党,言辞铿锵:“尔等口吐伪言,颠倒黑白,可知天下士子心中有尺?今日可泼徐阁老脏水,明日便可陷害万民忠良!”

李贤挺直脊背,言辞如锋,斩破朝堂死寂。

满殿目光纷纷投向他,仿佛终于看到一缕清光。

李贤拱手向上,字字如钟:“臣请陛下,诛王振,以平民愤;正国法,以正朝纲!”

此言一出,殿中气氛顿时凝重如霜。

有人暗暗颔首,有人默然垂泪。

王振面色铁青,衣袍微颤。

他强作镇定,踏前一步,对着御座上的朱祁镇语气细柔:“陛下,老奴伏侍左右多年,深知圣心仁厚,此次边事失察,确有疏忽,老奴愿受责罚,但还请陛下明察是非,莫教奸臣得逞。”

这番话既表悔过,又避重就轻,步步为营,逼得朱祁镇不得不有所表态。

朱祁镇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目光复杂。

他知徐谦忠贞不二,却也明白王振的可用之处。

王振伴驾多年,凡宫中细务、政务咨商,无不亲历其手,在他心中,已然不止是臣,更似臂膀。

良久,朱祁镇缓缓开口,语气冷淡:“朕心中自有分寸。”

“王振乃朕心腹重臣,此次随驾亲征,日夜谋划,若非他左右筹谋,朕恐已命丧异域。”

“诸卿不应以‘阉宦’蔑称忠臣,先帝在位,亦曾设学训宦,令其读书明理,参与军政。宦官非不可用,用之得法,亦能匡政辅国。”

皇帝话音落地,满朝皆寂。

徐谦面如死灰,胸中悲愤无以言表。

这个皇帝,还是昏庸至此!

诚然,宣宗朝宦官得以参政,但那是皇权制衡之术。

而今王振拥兵握权,结党营私,已成国祸。

宦官跋扈,忠臣受辱,百姓疾苦,而天子竟视而不见!

徐谦一咬牙,朝着朱祁镇厉声奏道:

“陛下!土木堡之祸,罪在王振!还请圣裁,诛此佞臣,以正纲纪,还我朝堂朗朗乾坤!”

说罢,他径直跪倒在地,衣袍扫地,声音铿锵。

朱祁镇面露犹疑之色。王振脸色骤变,忙上前一步,拱手低声道:

“陛下,老奴自知罪责难逃,然徐大人将一切过失归于微臣,实在难以服众。战事之祸,前线诸将亦难辞其咎,乞陛下明察,还老奴一线清白。”

王振一边说,一边挤出一副委屈模样,声泪俱下。

他身后的阉党随即齐声跪倒,陈唏、王佑、郭敬等人连连磕头,大声呼号:“陛下明鉴!”

“徐谦心术不正,混淆是非,意在陷害忠良,欲借机逼宫架空陛下!”

“若王公公一人受诛,我等愿同赴黄泉!”

声音在金銮殿中层层回响,群情激荡,宦党之势气焰滔天。

徐谦面色铁青,还未开口,李贤已猛地踏前一步,怒指王佑等人,大声斥道:

“荒谬!你等身为天子近臣,朝廷栋梁,却称一宦者为‘翁父’,简直不知廉耻!若大明社稷毁于尔等之手,太祖地下有知,又当作何感想?!”

他目光如刀,掠过陈唏,又指向王振:

“王振祸乱朝纲,祸及社稷!今日不除,明日百官皆沦为犬马,天下何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