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卷 第三十二章:求学之路(二)(1 / 2)

加入书签

逻辑学导师重复着他的中学语文课程一些知识,但是举实例的时候又让他感觉闻所未闻。关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关系,课程里就有多个案例应用于观察、分析,特别是做出结论前对这两个条件的量化分析方法。

常轲发现,基本逻辑的应用范围远远超过了过往所学。如果将来他从事别的什么行业,比如重拾旧业做生意,他的分析角度和能力都会与众不同。

战术课程令常轲这个文雅书生改变了一贯的看法。

教跟踪和反跟踪的教官是个貌不惊人,身材瘦削的年轻人。他把随身带来的化妆盒展示给大家看,除了改变肤色的各种粉底,还有假胡子、假发、染发剂、隐形眼镜。

在大家好奇地翻看这些东西时,没人注意到他已经离开课室。

五分钟后,一个满脸愁苦的中年男人瘸着腿走上讲台,学员们狐疑地看着这人,依稀认出他就是教官。

“跟踪者很可能没见过你本人,脸部识别主要依靠照片。你们的工作守则中有一条:除了组织要求建档,永远不能留存个人照片。另外,打过交道的跟踪者对目标的辨认除了相貌,就是形体动作。在后背垫个剪好的硬纸片,穿上外套,可以改变身形。鞋里放几颗碎石子,会改变走路方式。”

“作为被跟踪者,要经常切换行走路线。把一切反光的物体作为镜子,要多利用橱窗这类玻璃反光物。路面积水、停靠的摩托车后视镜、手表,甚至马口铁垃圾桶、不锈钢门框都是发现跟踪者的镜子。”

有一个药品使用课程,出人意料的简单。

教官举起透明的塑料盒,里面有三颗胶囊

“蓝色那颗,如果你想72时像打了鸡血一样不睡觉,就吃这颗。能让你像吃饱睡足那么精神。”教官的语调有点悲哀,听起来这药的效果令人不适,“实验表明,正常人在被迫不能睡眠4八时后开始崩溃。不能睡觉是最痛苦的折磨。”

“这个蓝色的我需要两颗。”常轲想。

“浅绿色那颗是假死药丸,这颗药很神奇,服用后两分钟内会产生濒死的身体痛苦,然后暂停呼吸和脉搏。‘死亡’将持续五分钟。当然,你不会真的就死了。”教官知道年轻人的顾虑,“就像交通灯的绿灯。我会安排专门的医师,每个人都要试服一次。”

学员们轮番试服药物。咬碎胶囊后,人马上剧烈抽搐,从嘴里吐出白沫和食物渣滓。持续五十秒后,抽搐开始减慢,再过十秒脉搏彻底停止,人进入深度昏迷状态。

观摩的学员用手触摸,“尸体”脉搏和呼吸完全停止。

“药物经过专家研制完成后,经过无数次···那个···‘临床实验’,绝对有效。再说一遍,你百分百会醒过来,除非,在这五分钟内,敌人用别的方法处死你。”

教官用拇指和食指夹着最后一颗胶囊,氰化物,自杀用的。“这个不需要试服了。”教官看着学员们,“不过,真用上的时候,你会感激它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