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魔胎(1 / 2)
rad2天剑山,四壁插天,飞鸟难下,道旁杂生着数不清的野草繁花,天剑派早已没落,仅有一些弟子维持着。
烂陀寺,隐在深山老林,不染尘俗,庄严肃穆,晨钟暮鼓,佛音飘荡,令人深省!
西原的茫茫草原,南岭的十万大山,中原的繁华富庶,东海的零星岛屿,北域的终年雪飘。
四年时间,陈无邪重回秦国,再度闭关。
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曾有灵族飞禽来袭,却被万剑谷的老人赶走,他已收郑秀娘为徒,悉心教导。
半年后。
静室内,黑气缭绕,道道魔光,向陈无邪汇聚,那是从陈无邪体内逸散出去的魔气,此时回溯。
四肢百骸,经脉之中,充盈的魔气向着丹田气海汇聚。
“是我理解错了,阴并非指女子,而是灵魂,阳是指体魄,阴、阳相融,再塑魔胎,以己之身,孕育新生!”
陈无邪自语,他以前走入误区,认为阴、阳相融,就是鼎炉之术,实则不然。
这就是独自修炼、揣摩的弊端,无名魔经太过深奥玄妙,境界、阅历不够,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真意,一旦理解错误,按错误的办法修炼下去,只会走火入魔。
同样的字,在不同时候,有不同的含义,需要揣摩,更何况是早已失传的古文,仅仅能通过诵念魔音去猜测、领悟,即使是现在,同一个先生讲同一篇文章,学生领悟的东西也不尽相同。
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圣人!
许多邪功魔功,本身并不邪,并不魔,是修炼之人误解字面意思,没有理解深意,导致邪功魔功诞生。
多年游历,遍访名山高人,见识天地神奇,陈无邪对无名魔经的理解更进一步,终于领悟其中真义。
无名魔经包含复杂,其中简化出的《引魔诀》,就已是顶级心法,每一层境界,与无名魔经都能对应,在第三层成魔之后,第四层就是魔胎。
胎,即是胎儿。
原先的陈无邪以为是阴、阳交汇,孕育胎儿,何其谬也,差点闹了大笑话。
所幸他没有鲁莽行事,而是积累沉淀,要不然,他只怕已经走火入魔而死。
无名魔经的魔胎,不同于胎儿,是以自身之力孕育的,进行一次彻底的脱胎换骨。
滚滚魔气,在丹田气海盘旋,形成魔气旋涡。
“阴、阳相融,孕育魔胎!”
人身乃道体,暗合天地变化。
人体内有三个丹田,上丹田称泥丸宫,双眉印堂之处,为性根,藏神蕴魂。
中丹田为心下绛宫,称灵台,为宗气之所聚,佛门之中的灵台即是此处。
下丹田于脐下三寸之处,藏精之府,乃是命蒂。
武功修炼,以下丹田为根本,乃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
唯有一些特殊的武功心法,会以中丹田为根本,如百花谷屈玉清修炼的《众妙心经》、花绮罗的《百灵经》,烂陀寺的《灵台经》等。
至于上丹田,很少有武功触及此处,《镇魂歌诀》、《摄魂心经》、《天魔迷魂》属于特例,经常被人认为是邪派魔功。
无名魔经之中的阴、阳相融,即是玄门正宗的性、命交修,却又有所不同。
陈无邪灵台清明,心谨慎的牵引一丝灵魂从识海而落,如九天神雷,坠入下丹田,撞入丹田旋转的魔气之中。
灵魂可谓是人体最脆弱,也是最难以接触的存在,许多武者,根本接触不到,就算是先天,除非修炼特殊武功,也无法接触灵魂,要等宗师境界,才得见真魂。
陈无邪不入先天,就修炼识海,是误打误撞,机缘巧合,却也替他修炼无名魔经打下基础。
若不然,魔胎根本无法修炼。
武者练武,基本都要个共识,那就是外伤好治,内伤难治,而灵魂受伤,除非有特殊丹药和心法,否则根本治不了。
所以,哪怕是分出一丝灵魂,陈无邪都是心翼翼的,生怕出什么差错。
以他现在的武功,一旦损失一丝灵魂,那基本十年八年内别想突破先天,甚至要花更久的时间。
那一丝灵魂,似缓实快,当魔气气旋达到某个速度时,落入其中。
轰隆!
刹那之间,天地嗡鸣,好似真的有雷霆在陈无邪耳边炸开,他被震得心神摇曳,几乎要溃散。
“不好!”
陈无邪紧守心神,观想星辰图,道道星光自虚空垂落,瑞彩千条,缭绕不散,将心神稳固。
隆隆……
天雷声后,丹田轰鸣声不断,好似在开天辟地,陈无邪心内视,便见魔气构成的气旋,环绕那缕灵魂旋转,将其包裹其中。
陈无邪意识沉入其中,顿时感觉视线变化,自己处在龙卷风内,丹田就是天地。
他尝试勾动无名魔经,那些字体,就像天地之外的星辰,随着他意识牵引,无形中散发道道魔光,从识海照耀下来。
魔音缭绕,似乎有一尊又一尊的魔神,出现在丹田之中,朝着他诵经,讲述无上魔道。
↑返回顶部↑